close

    台灣玻璃工業始於何時,沒有明確記載,只是中國版的台灣工業史都會牽扯上劉銘傳,或許就那時吧?

    光緒十三年(1887年)陳兩成在艋舺設玻璃廠,以坩堝配合利用手工吹壓玻璃器皿,開始了台灣玻璃工業。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陳萬源聘請日本技術員來台繼續經營,成立金義合玻璃工廠,可能業績不好,沒幾年就關廠。昭和八年(1933年)陳芳鑄從臺灣窯業株式會社與大屯製陶所聘請林士奇等七、八位技師,在原窯址成立金義合陶器工場,後來也遷廠了,但金義合行仍矗立在萬華火車站前。

    我的幾個母舅在戰後也在萬華火車站附近賣米,大概累積了不少資金,也在加蚋地區開設玻璃工廠。日治時期,位於艋舺南的下崁庄被劃歸堀江町,逐漸形成煙囪聳立的工業區,而位在下崁庄之南的加蚋庄還是配合茶葉加工而種滿茉莉花、黃枝花、與秀英花的農產大花園。金義合的窯應該在崛江町,而舅舅的廠在加蚋的後厝仔。後來工廠資金不足,找我爸投資。我們剛搬去時,加蚋已無花園,連取而代之的麻竹筍園也漸少了。

    玻璃工業在台北起步,相傳光緒十二年(1887年)日人小林就在萬華開設玻璃工廠,後來在中山北路也有玻璃廠,這些工廠生產不久就關閉,似乎受到台北都市化的影響,周邊工業無法生存,紛紛遷廠,運輸成本就不斷增加。惟獨大正十一年(1922年)東明製瓶廠來台,和專賣局合辦製瓶廠,專門製造專賣局用咖咖啡色酒瓶,昭和三年(1928年)引進OWENS自動製瓶機,為台灣玻璃自動化的開端,算是比較穩定成長的工廠。另外,在萬華還有一家台灣魔法瓶會社,戰後才被國民政府徵收。

    就在台北玻璃工業仍在最後掙扎之時,新竹玻璃工業也開始起步了。大正十四年(1925年)廖啟明創辦合成玻璃廠,主要是製造捕魚用玻璃浮珠、煤油燈、捕蠅燈、軍用信號燈、西藥瓶等用品。不過到了昭和十四年(1939年),台灣高級硝子株式會社在赤土崎設廠,才為新竹玻璃業奠立重要基礎。

金義合行從玻璃到陶業到塑膠,見證了艋舺工業的興衰。




    次年,芝山硝子製作所出現在新竹市街,生產較精密的溫度計與比重計,後來合併日本知名百木硝子製作所。又次年,又多了一家新竹電泡制造工廠。他們都著眼於新竹地區蘊藏豐富的矽礦砂和天然瓦斯,造成了新竹玻璃工業的盛況。據好友阿丹的父親陳榮柏老先生說,日本人看準新竹風,可以吹散工廠排放的黑煙,所以早有把新竹建設成工業城打算。陳老先生曾經在新竹中學和新竹女中教了30多年的化學,想來他的說法十分可靠。

    戰後,國民政府徵收了台灣高級硝子株式會社,改組成台灣玻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不少台玻員工獨立自營小型玻璃工廠,擴展至29家。

    1953年,陳尚文創立了台灣有史以後最大的新竹玻璃公司,次年增設中國玻璃工業研究所,成立工藝玻璃科,開始擺脫民生日用製造,投入玻璃工藝創作。

在新竹麗池旁邊的玻璃工藝博物館

原是接待日本皇族或高官的新竹自治會館


玻璃工館選館址時幾經周折


    1968年,在中壢成立的聯合玻璃公司,在1971年部分員工到竹東三重埔成立怡欣玻璃,開始自製水晶玻璃杯。聯合玻璃的一些員工又到關東橋成立晶華玻璃,以玻璃擺飾品及吊飾品轉戰台灣外銷市場,也造就香山地區的玻璃加工業的鼎盛。 1973年,石油危機造成燃料價格上漲,玻璃產業轉型向高品質及設計路線邁進。我爸和舅舅的工廠被淘汱了,當時台北生活物資價格也上揚,農村國中畢業生無法在台北生存,也紛紛擁進新竹,造成新竹工業人口激增,而工廠也逐漸向香山、頭份和竹南發展。

    1978年,工研院材料科學研究室在新竹成立,致力於玻璃技術的研究與對產業界的輔導。1980年年亞美耐熱玻璃公司成立,更為新竹玻璃工業發展投入新生命。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在1991年也開始注意到新竹玻璃工藝,在1993年,透過田野調查,完成了《新竹地區玻璃工藝發產史》。1994年竹塹玻璃協會創立,推動新竹玻璃為地方特色產業的工作。

位在新竹公園的玻璃工藝博物館,原先和玻璃扯不上關係,那是日本皇族或高級官員來台巡視的行館──自治會館,館內含騎樓、地下層及天井,總面積約1900多平方米,主體結構為昭和十一年(1936年)新竹州土木課營繕係建造,由手島誠吾設計,仿歐式斜屋頂與貼以面磚之加強磚造建築。

玻璃工藝館常舉辦工藝之美的活動,在夜色下更加璀璨繽紛。




    戰後,先作為接收委員會住所,後來先後為美軍顧問團及憲兵隊進駐,館內空間有極大的變動。1991年,新竹市擇定玻璃工藝為地方發展特色,1993年新竹市立文化中心委託林保堯完成《新竹玻璃工藝館研究規劃報告書》,館址爭議懸而未決,一直到1998年,蔡仁堅任新竹市長時才確定現址,委託蒲公英文化工作室進行新竹市自治會館設立竹墊玻璃工作館再生利用研究規劃,交付實現,1999年12月18日新竹市立玻璃工藝博物館正式落成。

    博物館臨近新竹麗池,週邊環境清幽,值得一遊,附近有一家炸醬麵攤,也吸引不少食客。

    小兒唸了幾所高中,都沒畢業,只好提前入伍,下部隊先在楊梅高山頂,後調新竹空軍基地。退役後,因地緣和朋友關係,想在新竹找工作。有戰友介紹華夏玻璃工廠,在牛埔,想他祖父下半生吃玻璃飯,能找到這份工作,也算克紹箕裘了。於是,帶他去應徵,講明月入兩萬一,包吃住,一年後看表現可以調升,有退休金。後來也進來了一些應徵者,學歷都比小兒高,但待遇都一樣,似乎也都滿意。但帶他們去看工作場所,發現要與外勞一起工作,就開始皺眉頭,結果也沒如期去報到。後來他口口聲聲說宿舍不好才不想去,一場玻璃夢也就碎了。我覺得,其實,這也是時下被稱為草莓族的台灣年輕人的嚴重問題。工作,不是沒有,就是不想和外勞同等級,寧可穿漂漂亮亮的在冷氣房裡領微薄的工讀金,也不要在汗流夾背的環境裡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幸好,這是藍領階級的想法,將來,如果照某些樂觀人士的想法,開放陸資救房市,開放陸生救大學,那開放一批優秀的中國中產階級優秀人才救台灣經濟,吃盡苦頭的,就不僅僅是草莓族了,還有草莓族的爸媽吧?想開一點,優勝劣敗,本來就是自由經濟的特徵,何況大家都是“中國人”嘛!

清幽的新竹麗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