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次參訪笨港水仙宮在六年前,那時趕著參訪新港其它古蹟,匆匆照張相就走了。我將照片掛在無名相簿好一陣子,去年九月,格友黑色鳶尾花留言告知誤植,當即有再訪之意。今年路過北港,順道參訪古笨港遺址,忽憶此事,就拐進南港村,果然當初誤將天后宮看作水仙宮,令人汗顏。

    十七世紀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商賈和海盜使台灣海峽顯得熱鬧,笨港悄悄的成為各國船舶商賈交易的港口。明天啟元年(1621年),顏思齊率鄭芝龍等漳泉部眾,駕13艘大船駛進笨港,建立十寨,逐漸形成聚落。清康熙時,“笨港街商賈輳”,盛極一時。

    港市以海洋而興起,基於航海安全及生命財產的保障,乾隆四年(1739年)笨港商人合力捐資興建了一座“笨港水仙宮”,作為海洋子民的心靈寄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笨港貢生林開周募集巨金,予以擴建,他所捐獻的蟠龍石柱一對,目前還保留在廟裡。

6年前被燈籠上的文字誤導,以為是笨港關帝廟。

三川殿裡供奉媽祖

正殿供奉水仙尊王


    乾隆十五年(1750)笨港溪氾濫,將笨港街一分為二,以笨南港和笨北港為中心,分別發展成為笨港南街與笨港北街,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漳泉械鬥,漳州人聚居的笨港南街受到荼毒,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板頭厝、南港街等七庄再遭荼毒,不久又因笨港溪曲流氾濫,迫使居住在笨港南街的漳州人,從嘉慶初年開始,紛紛搬往東南方的麻園寮,叫做“新南港”,逐漸發展成為現在的“新港”,而原來的笨南港就叫“舊南港”,後來隨著河道淤積,港口機能喪失,逐漸沒落成為一個小村落。

    居民遷往新南港,並沒立即造成舊南港的衰落。嘉慶八年(1803年)笨港溪再度氾濫,水仙宮慘遭洪水沖毀,嘉慶十九年(1814年)地方人士還集資原址重建,也有一說,水仙宮原址不在這裡,是地方人士利用部分尋獲的建材重建在現址,可以確定的是,這次重建之後,就沒再遷址了,當時規模是兩個大殿和左右廂房。目前正殿懸有鹿港同知笨港縣丞龐周“日月爭光”的匾額,署嘉慶二十一年丙子(1816年),是當時新廟竣工後的文物。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笨南、笨北郊商金晉順、金正順、金合順發起信徒增建後殿,附祀原本供奉在也被洪水沖毀的協天宮裡的“關聖帝君”,這次後殿增建捐獻者的行號、船號、姓名以及各種開支項目,還詳細記載在前殿牆上的石碑裡。隨後由於舊南港富商逐漸搬到新南港,居民流失,水仙宮也沒有大規模的改建。

山牆、廊簷、屋脊,線條流暢,渾然一體。



治水亭是1947年增建的


    一直到1947年,信眾才倡議大修前後兩殿,加建忠義亭、治水亭,1950年竣工。

    水仙宮會在1985年由內政部核定為第二級古蹟,主要廟裡保存相當多的文物,藝術價值極高。它保留了原始建材,除了石雕氣派,木雕精美,木造結構巧妙,從山牆到屋脊的造形,廊殿的配置,都有整體的感覺,難得的是門神和壁畫,還有浮塑彩繪,是1947年重修時,府城彩繪大師陳玉峰和剪粘名匠江清露的手筆,珍貴可知。

    為了做好保護古蹟的工作,2005年嘉義縣政府委託了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研究所進行維護評估,由德籍教授魏理主導整個修復工作。

笨港貢生林開周捐的蟠龍石柱是創廟時的文物
龍柱上的題記


    從此廟所供奉的水仙來看,主神是水仙尊王──大禹,從祀是伍子胥、屈原、魯班、項羽,而兩側的羿善射尊者、奡盪舟尊者是大禹的隨從,這和府城的水仙宮有所不同。

    全台水仙宮也不少,澎湖、新竹都有,還有台北的萬華也曾有過,但數量上和香火終不及同為水神的媽祖。照理說,媽祖在清政權有意崇奉之下,涵蓋了職能較少的水仙崇拜,是可以理解的,但若說台灣的水仙崇拜早於媽祖崇拜,從本廟的創建年代來看,是又不然。不過,目前看來,這個問題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間廟的三川殿裡原先供奉著媽祖,直到旁邊的笨港天后宮興建完成才遷出,總有個說法吧?

    有人說,笨港大水沖毀了當地原有三間廟宇,重建水仙宮時,將諸羅天后宮的媽祖擺前,原水仙宮的水仙尊王置中,協天宮的關聖帝君鎮後,這個說法如果出自學術界,定然會被北港朝天宮和新港奉天宮的文史工作者的口水淹死。那不但承認了北港派學者最痛的“笨港毀滅說”,也會讓新港“大媽傳說”失去光彩。從事實判斷,也不會這樣,否則當初重建的應該是天后宮,而不是水仙宮。當然,這也不表示當時媽祖金身還留在北港還是流向新港,這裡實在無意捲入存續正偽之爭。

水仙尊王──大禹

羿善射尊者

奡盪舟尊者


    原來,笨港水仙宮有彰化“南瑤宮祖家”的說法。相傳雍正年間,有笨港南街居民楊謙受雇到彰化南門外瓦窯工作,無意中將笨港天后宮的香火袋留置在工作場所,結果現出五彩毫光等異象,彰化人感受到媽祖的靈驗,塑造金身,漸次發展成今日的南瑤宮。基於這段神話,清領時期南瑤宮就有四年一度向笨港天后宮進香活動,最早是北港朝天宮,交惡後,改往新港奉天宮。

    有感於楊謙的“功勞”,進香團都會順路到楊謙家裡致意,但由於沒有神降格對人致意之禮,楊家於是請南瑤宮再分靈一座媽祖在家供奉,以符合“神對神”之禮,日久楊家媽祖衣袍陳舊,於是又發展出為媽祖換龍袍的活動。日治後期,楊家後人被徵往南洋充當軍夫,失去聯繫,進香團就將神像移進水仙宮,從1962年起,換袍儀式就改到這裡,直到神像遷往笨港天后宮。

    新建的笨港天后宮,張燈結彩,看起來香火比水仙宮旺多了,讓我初次參訪看走了眼。而水仙宮就冷清多了,只有跟我一樣拿著相機猛獵鏡頭的一兩個人,廟裡的執事先生,或許是義工,熱情著從大筒子裡鏇出淡褐色的紅茶。新港奉天宮是三級古蹟,對岸的北港朝天宮是二級古蹟,在媽祖的庇廕下,人文活動極為頻繁,甚至明年新港媽還有會北港媽的“破冰之旅”,是“外交休兵”嗎?我伸手接過了紙杯,緩步走回車子,慢慢的品著粗粗的茶。

木造結構精巧,是水仙宮的特色之一

浮塑彩繪是另一特色,出於陳玉峰之手,下圖為三顧茅廬

貂蟬嘆月

貴妃醉酒

東坡試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