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163.23.202.1/taiwan/yilan/羅東鎮勉民堂1.jpg
勉民堂是個鸞堂,九門三窗的建築格局固然重要,但古時鸞堂存之今日,實屬難得,我去的時候好像在開會,應該和業務有關吧,門內還貼有堂規,應是台灣鸞堂的活化石吧。
http://163.23.202.1/taiwan/yilan/羅東鎮勉民堂1.jpg
勉民堂是個鸞堂,九門三窗的建築格局固然重要,但古時鸞堂存之今日,實屬難得,我去的時候好像在開會,應該和業務有關吧,門內還貼有堂規,應是台灣鸞堂的活化石吧。
清領時期,淡蘭古道是進出噶瑪蘭的唯一通路,險峻崎嶇,行旅不便。日治時期,鐵路縱貫線完工,大正七年(1918年),也開始了全長95公里的宜蘭線的工程。
噶瑪蘭人(Kavalan)是蘭陽平原的主人,早在1632年西班牙人佔居淡水時,就將此地劃為噶瑪蘭省(Cabaran),康熙年間對這個地方的記載,名稱有所不同,如“葛雅蘭”(郁永河《裨海紀遊》)、“葛雅藍”(《番境補遺》)、“蛤仔難”(黃叔璥《番俗雜記》)、“蛤仔欄”(《鄭天亭集》),後來也稱“蛤仔蘭”(賽沖阿奏)、“甲子蘭”(蕭竹詩),但一般而言,這個地名見諸記載,也就已經與外界有所接觸了。
98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的非選擇題的第三題是引導寫作,佔27分。
2003年10月29日宜蘭縣政府公告“蘇澳鎮舊垃圾焚化場”為歷史建築。根據資料,這個焚化場建於1980年,而“中正紀念堂”也在同年完工。不過後者一直到2007年3月台北市政府才列為“暫定市定古蹟”,同年11月6日文建會以“台灣民主紀念館園區”之名,指定為國定古蹟,政治操作明顯。相形之下,前者成為文化資產的時間較早,當時它才23歲,而後者已有27了。看來,年齡不是文化資產指定的關鍵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