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份崠茶亭並不難找,就在苗栗60號縣道上。

    咸豐十一年(1861年),銅鑼新雞隆庄人吳立傳、吳定新叔侄,組“金和成”墾號,以武力開闢了泰雅族人稱馬凹(Ma-Ao,山胡椒)的大湖地區,形成了八份庄、大寮庄等聚落。光緒十年(1884年),有鑑於招佃入墾流動頻繁,通過合股開墾及辛勞地贈與等更積極的方式進行。此時,撫墾局也開始招墾荒埔,苗栗、公館及東勢等地漢人熱烈響應,八份庄形成了大湖街,芎蕉坑、九芎坪、化人公、南湖庄、新開庄等聚落也逐漸形成。

    出生在楊梅壢,先後在南庄、南坪集股創辦“金萬成”、“金協成”等墾號,人稱“黃屘頭兒”的黃南球,受來台視察的福建巡撫岑毓英委任,招撫生番,以“新竹總墾戶”名義,專辦內山墾務。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姜紹祖等合組“廣泰成”墾號,開闢獅潭、大湖、卓蘭等地。初設公館於大湖、罩蘭兩處,後增設南湖、新開、馬拉邦等三處,並以南湖為總公館。

茶亭所在位置比縣道高些。

茶亭的正面


    先民為了經營南湖地區,很快的發現茶亭所在的十份崠山南麓鞍部,海拔545米,是關刀山脈的低點。於是,從三義、銅鑼到南湖的十分崠古道就這樣走出來了。他們從今銅鑼鄉新隆村鹿湖,沿新雞隆溪,經過十分崠,走南湖坑,過草崠,可以到竹高屋、大湖,也可以從南湖坑,沿溪而下,來到南湖。就這樣,鹽貨從海邊運往山區,農產從山區運往平地,使這條運輸線成了有名的挑鹽古道、挑筍古道。

    十分崠的“崠”,客語有“頂部”的意思,相傳墾民在這裡焗腦,設腦灶十份而得名。在關刀山稜線的許多古道,都在十分崠交會,附近居民也常將山裡的物資運送到這裡公共建築來,自然形成集貨中心。他們會選在天未破曉時分,集體挑往銅鑼,再採買生活用品上山。

    桃竹苗的古道上原本就有許多客家先人建的茶亭。十份崠古道上,據說有四座材質不同的茶亭,在這座石頂茶亭西邊有三義雙龍坡磚造茶亭,在東邊還有南湖坑樹蔭茶亭和永興橋下50米的竹棚架茶亭,年代均不可考。

茶亭背面

茶亭側背

茶亭側面


    根據捐款人芳名錄,這座茶亭是大正十二年(1923年)劉來旺,向十份崠、九份庄、南湖坑住民募捐,交當地匠師廖阿榮興建的。根據當地文化局的引述的訪談資料,莊德文回憶祖父劉來旺,家貧入贅莊家,大正初在大湖巧遇失散多年的姊姊,決定留在南湖。原本焗腦,樟樹盡改種田。

    茶亭面寬422釐米,深458釐米,建坪7.5,為單間開敞廳式建築,山牆各設徑3尺高1.5尺的圓拱門。屋脊兩端微翹,屋頂前高後低。中脊前面裝飾,最外兩側垛頭傳統螭虎紋泥飾,往內兩組彩色磁磚拼貼,左右圖案對稱,中間是瓷碗剪成的菊花;中脊背面兩端是螭虎泥飾,中間彩繪花草,彩磁據調查來自日本。

    牆面以1尺寬7寸高砂岩以水平丁砌砌築,屋頂為硬山擱檁結構。中脊樑斷面扁圓,前後各五根屋架桁木斷面為圓形,上釘桷木再鋪板瓦。以馬背山牆封住屋架,防雨兼防潮。後壁對開石櫺窗,讓空氣流通。

當時茶亭中脊後面裝飾剝落,現已修復。

茶亭中脊前面,有從日本內地進口的彩磁裝飾。


    據前面引述的莊德文說法,茶亭落成,供應茶水工作由他祖母莊壽妹負責,後來由他母親劉江星妹接手,直到要挑水果,才交給他人經營。茶水一般是粗茶,有時泡芭樂葉或青草茶,裝在陶甕裡,再以竹籃裝著陶甕放進有保溫作用的磚砌茶爐內,並不燒柴。據說為避免行旅大口直接喝入涼茶傷了身子,茶水放進稻殼,必須吹開始能飲用。

    建亭不久,就遇上了昭和十年(1935年)的關刀山地震,受損情形不詳。1981年60號縣道通車後,茶亭失去了功能,逐漸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1999年921地震,石牆傾斜,前拱折離,縣府為外牆撐木穩固,2001年登錄為縣定古蹟,次年又遇上331地震,結構受損,搖搖欲墜。

    2005年春,我尋線訪古而來。地板錯落,高低不平,石牆龜裂,石條斷離,在雨風摧折,苔蘚侵犯之下,變得青灰,失了光澤。桁樑積滿了歷史的灰塵,屋脊墀頭裝飾也承受不了時間的壓力,剝損漫漶,甚至後來的加固的木框,也破舊不堪,至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當年茶亭內部殘破,現也已修復添補。


    所幸我離開不久,縣府就動工維修,依舊照片補救成原有樣式,從最近的照片看,茶亭已然煥新,足供遊人緬懷墾拓內山時代茶亭奉茶的溫馨。

    建亭的年代距離日本人進入內山已有28年,建亭的人壓根兒也沒想過再過22年日本人會離開。那位曾叱吒內山、一夜連破十八個番社的黃屘頭兒,曾經率領敢字營義軍進攻淪陷在日軍手中的竹塹城,但終究沒有步上事業合夥人姜紹祖的後塵,逃到唐山避禍。留在台灣處理龐大家產的兒子黃運添的死,逼得他從“祖國”轉進香港回來接受日本人授與紳章和苗栗辦務署參事、新竹州參事等職,親自經營他用血汗開創的事業。

    客家人在台灣一直活得很艱苦,在平地要和福佬人械鬥,在山區又要和生番血戰,日本人來了還用身軀來擋現代化的槍炮。後來,黃屘頭兒組織苗栗輕鐵株式會社(1910年),投資大安軌道株式會社(1912年),其實,也是一種保鄉衛民的方式,畢竟沒有輸血管供應養分,人也沒辦法生存,這或許表現了客家人特有的靭性。茶亭相對於十分崠古道,也許不算什麼,只是古道功成之後,只剩它見證客家靭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