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朴子早已成街,以前稱猴樹港街、樸仔腳街。1920年市街改正,改為朴子街。

    由於1900年至1915年間,朴子為造成1122人死亡的鼠疫所困擾,所以,卒業於台灣總督府直屬醫校,在家鄉開設德壽醫院的黃媽典,以28歲之齡,被薦舉為首任朴子街長,主要是他投身防疫工作多年,想借重他的防疫經驗。

 

 

    當時,黃媽典和鄉紳們都有水源不足,水質不良的共識,於是倡建水道廠,以改善民眾衛生。昭和八年(1933年),朴子水道開工,兩年後通水。由朴子溪上游500米處取水,引到水道廠過濾消毒,再以水管送到各角頭,裝上水龍頭,供各角頭住戶前往盛水。後來又陸續鋪設水管,把自來水送到用戶家裡。給水人口達1400之數。

    在水道廠內的朴子水塔,當地人稱水道頭,於昭和九年 (1934年) 開工。據塔身碑文載“朴子水道工事關係者”:設計者原賀昂,監督住告組鄧俊、黃金河。次年(1935年)完工,塔高35米,蓄水量450公噸。鐘塔式造型的塔身呈正十角形,下層四環樑與十支柱的RC結構,樑柱外觀呈方格狀,第三環樑內加設環狀網狀柱強化支撐,從水塔下仰望,像日本國旗,塔頂望台為六角圓頂小亭,從塔內所設扶手梯可登。造價20萬元。

    二戰末期,美機掃射水塔,讓它留下彈痕纍纍,但仍屹立不搖。

    戰後,1958年因朴子溪含砂量嚴重,改鑿水井;後因地下水含砷量過高,發現烏腳病例,於1974年併入台灣省自來水公司,1998年改從烏山頭水庫引水,一直供應朴子人生命泉源。

    朴子水塔,整體建築歐式和風,圓融典雅。座落在朴子市中心,是全市最高點,又是最高建築,是朴子的地標。曾以“朴子市水源地(水塔)”之名,列文建會2001年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水塔早已成為朴子人生活的一部分,多少人到此散步約會,交流彼此情感,多少人爬上頂台,遠眺朴子溪流域。併入公司後,不但在塔身打下印記,還圍起高牆,似乎想隔離朴子人對水塔的情感。

    但,這也能隔離朴子人對黃媽典的思念嗎?

    這位出生在甲午戰爭前一年(1893年),死於二二八事件的朴子街長。任內除朴子水道外,還修橋造路,興建街役場、公會堂、朴子公學校、朴子女子公學校(大同國小前身)校舍等,政績卓著。他也在金融、林業、畜牧、工業、汽車業、交通業等實業上多所表現,為朴子衛生、交通、教育、商業、水利奉獻心力。戰後,還當選台南縣參議員。卻以“暴亂首要份子”之罪,在新營槍決示眾。

    今天我們在圍牆外遙望著他多方奔走興建的水塔,能不欷歔?

    清國官紳是菁英,日本官紳也是菁英,同樣是菁英,鼎革之際,境遇差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