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朱自清《背影》:

“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

現在很多老師喜歡設計“找主語”的活動,好吧,也來一句,下面括號內應填入什麼主語?

( )到南京時,( )有朋友約去遊逛,( )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 )下午上車北去。

參考答案:

(甲)我  (乙)父親 (丙)我們──父親和我 (丁)我們──我和我的朋友 (戊)我們──父親、我和我的朋友 (已)我們──父親、父親的朋友和我 (庚)他們──父親和他的朋友

這題難嗎? 

  朱自清的父親到南京謀事,哪有心情遊逛?而且“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第二天原定朱自清一人渡江北上,所以主語應該都是“我”。但由於朱自清的表達,小小地出了問題,答案就微有出入。

  其實,這題有陷井,括號的位置並不準確。

  主要受到“到南京時”的影響。“到”是動詞,“南京”是“賓語”,這裡動賓短語“到南京”作定語修飾“時”,這樣,“到南京時”就成了名詞短語,不能當句子的主語,只能作句子的一個成分。

  “有朋友約去遊逛”是分句,有“約”和“去”兩個動詞,“到南京時”不能修飾“約”,不然會產生歧義,會誤以為是朋友到南京,這應該是兼語短語,兩個動詞中間省去兼語“我”。“有朋友約(我)去遊逛”,意思比較完整,將“到南京時”移入句中當作“去”的狀語,“有朋友約(我)到南京時去遊逛”,這樣就語法才算完善。

到南京時,(我)有朋友約[我]去遊逛,(我)勾留了一日﹔(我)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我)下午上車北去。

(我)有朋友約[我]到南京時去遊逛,(我)勾留了一日﹔(我)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我)下午上車北去。

不過,在表意上,這個“約”應該在朱自清到南京之前約的,才說得過去。

  如果這個“約”是在朱自清到南京的“之後”約的,應該用下列兩種表達方式:

(我們)到了南京,有朋友約(我)去遊逛,(我)勾留了一日﹔(我)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我)下午上車北去。

在我們到南京時,有朋友約(我)去遊逛,(我)勾留了一日﹔(我)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我)下午上車北去。

  前面一句去掉“時”,動詞“到”後面加一個表完成的助詞“了”,這樣“到了南京”就成為一個分句,和後面的分句構成承接關係,“到了南京”在前,“朋友約”在後。

  後面一句加個介詞“在”,“在我們到南京時”是介賓短語,移入句中當作“約”的狀語,“有朋友在我們到南京時約(我)去遊逛”,是一個連動謂短語套兼語短語的分句,表示朋友的“約”,是在“到南京時”。

  朱自清要回北京,也可以直接到浦口搭車,這樣可以省去兩次渡江,他選擇兩次渡江,是想跟父親同行,到南京是臨時起意,起先沒說到南京找朋友,所以應該不是“有朋友約(我)到南京時去遊逛”。這樣,只能說朱自清犯了語病,並沒有精確表達。

未命名1.png - 首都訪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