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昌德宮秘苑的進口是上坡道,兩側夾以宮牆。


芙蓉池已結冰,池中有島,池畔有芙蓉亭,可供垂釣,還有不起眼的四井記碑閣。


朝鮮正祖李祘建的宙合樓,一樓為奎章閣,左邊為書香閣,右後為樹掩蔽的是千石亭,進口為魚水門。


暎花堂和芙容池都是韓劇《屋塔房王世子》的故事場景,不過劇組始終都沒進到昌德宮拍攝。


從金馬門進去,就是孝明世子讀書處──倚斗閣、奇傲軒。


不老門是一整塊岩石鑿成的,吸引大量遊客進出。


方型的蓮花池和愛蓮亭,池水也結冰了。


水池保持自然型態,池畔小丘上的勝在亭顯得幽靜。


扇形的觀覽亭隔著池水和對面的勝在亭遙遙相望。


六角形攢尖重簷頂的尊德亭,圓池被日本人改成弧形,像朝鮮半島。


和尊德亭相對的是砭愚榭,一明兩暗格局。 


聚奎亭在制高點上,位居要衝,是遊園歇足的好地方。

 

    有人問我為何選昌德宮?只有四天的旅程,扣除移動的兩天,剩兩天可以參觀,當然要精選世界人文遺產。

    有人問為什麼景福宮不是世界人文遺產,這個問題很難答。現在不是,也許以後是,或許景福宮從未申遺也說不定。

    昌德宮在李氏朝鮮太宗五年(1406年)開始修築,稱為東闕,作為景德宮的離宮。宣祖二十五年(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渡海向朝鮮進攻,史稱“壬辰倭亂”,景福宮與昌德宮同遭亂民焚燬,宣祖以月山大君宅邸為臨時王宮,稱“貞陵洞行宫”,仁海君四年(1611年)改名“慶運宮”。

    倭亂使朝鮮國力銳減,由於財力有限,光海君二年(1609年)決定優先修復規模較小的昌德宮和昌慶宮,還在仁王山腳下興建新宮──慶德宮,同時為宣祖繼妃仁穆大妃修建仁慶宮。仁海君十一年(1618年)正宮轉移昌德宮,不過新宮又燬於仁祖反正(1623年)時。仁祖二十五年(1647年)再度重建昌德宮,這個工程其實就是拆除仁慶宮移建工程。孝宗三年(1651年)又進行大規模的清理工作,五年(1653年)後來為了供養慈懿大妃,又拆慶德宮部分殿宇,移修昌德宮壽靜堂,建萬壽殿和春暉殿。

    純祖在位期間,宮廷火災頻仍。三年(1803年)昌德宮失火,二十九年(1829年)昌慶宮失火,不久慶熙宮失火,三十三年(1833年)昌德宮又失火。作為正宮的昌德宮重建工作很快就開始,其他宮的重建工作也沒拖太久,只能投入大量的人力,還有大量的木材,甚至下了封山令。

    後來年僅12歲的高宗即位,大權落在生父興宣大院君之手。為了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塑造高宗的威嚴,三年(1865年)重建了景福宮,六年(1868年)落成,正宮再度轉移,昌德宮又成了離宮。

    成了離宫的昌德宮並不寂寞,十年(1873年)景福宮純熙堂火藥爆炸,高宗遷往昌德宮,次年元子(純宗)在昌德宮觀物軒誕生,後來王世子冊封儀式也是在昌德宮仁政殿舉行。朝鮮甲午更張之次年(1895年),改國王稱號為大君主,又次年(1896年),高宗與世子為了逃離日本人控制,離開景福宮,王室從此再也沒回去了。而正宮也移轉到慶運宮,光武元年(1897年)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光武十一年(1907年)高宗禪位,純宗即位於昌德宮,正宮回到昌德宮,一直到併入日本,大韓帝國(李氏朝鮮)滅亡。

    雖然景德宮始建年代比昌德宮早了12年,而且景德宮還是正宮,但壬辰倭亂之後,昌德宮成為朝鮮王朝正宮長達250年。而且“末代皇帝”純宗從登基到被日本人廢為昌德宮李王,一直到1926年病逝,都住在昌德宮。相較於景福宮,只有高宗一朝,短短的28年,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到昌德宮不難,但昌德宮有個“秘苑”,“秘苑”要隨導覽人員才能進去,而中文導覽每天只有一場,要事先上網預約。我提早兩週預約,不幸我能參觀的那兩天都滿了,而且不能排候補。幸好我每天刷屏,終於在出發前幾天,發現兩天都有空位,立馬訂了第一天的。

    今年2月12日早上11點,來到昌德宮入口敦化門,幾乎沒太多停留,直奔秘苑的集合地點。11:30已經聚集了近50人,而導覽人員也來了,是位韓國女士,北京口音。二話不說,直接帶進去了。

    秘苑據說是高宗設置的管理單位,後來就作為皇家園林的名稱。太宗六年(1407年)始建時稱後苑,又稱內苑,世祖九年(1425年)完成。同樣燬於壬辰倭亂,光海君二年重修。依北岳山勢,高低起伏,佔昌德宮總面積60%。共分後園、北園、北苑和禁苑等四個部分,若沒配合更詳細的資料,誰也分不清楚哪是哪。

    首先來到呈方形的芙蓉池,正北小山上有二層樓閣,一樓圖書館──奎章閣,二樓閱覽室──宙合樓,西旁是書香閣,東北還有大樹掩蔽的千石亭,前面入口為魚水門。據說這是1776年正祖李祘登基時建的,匾額還是他親題的字,它和對面的芙蓉亭構成一組對景建築。這有點像《紅樓夢》大觀園裡的凸碧山莊和凹晶溪館,雖不為賞月而設,也非一明一暗格局,但一上一下、一高一矮、一山一水,也有幾分形似。

    芙蓉亭是正祖和大臣垂釣之所,東邊的暎花堂則是舉行科舉的地方,都曾作為韓劇《屋塔房王世子》的故事場景。不過拍攝時,實景卻用全羅北道南原市的廣寒樓“冒充”,大概昌德宮為世界遺產不外借吧。

    在芙蓉池西側還有一個不起眼的四井記碑閣,據說當年世祖在附近挖掘了摩尼、玻瓈、琉璃和玉井等四口御井,因戰亂毀了兩口,肅宗十六年(1690年)加以維修,作記立碑建閣,以為紀念。現在碑閣俱在,但四井早已不知所在,最近在碑閣北側出土兩口御井,初步推測,一口是世祖始建的,另一口是肅宗維修的。

    導覽的第二個重心是不老門,認識漢字的遊客多半會穿門進出,以求不老,其實它的亮點是用整塊岩石鑿成,至於左前方的倚斗閣和奇傲軒,是純祖二十六年(1827年)孝明世子讀書處,還有真正的出入口──金馬門,大半人都視若無睹。

    旁邊就是愛蓮池,也是方形,池畔有肅宗十八年(1692年)建的愛蓮亭。在前往下個景點路上,經過觀覽亭和尊德亭,兩亭都傍池而立,觀覽亭作扇形,據說是朝鮮時代的唯一,旁邊的池子姑名觀覽池,據說也是朝鮮半島的形象。尊德亭建於仁祖二十二年(1644年),六角形重簷攢尖頂,旁邊的池子聽說日本人改為弧形,稱半島池,很小。

    在尊德亭不遠處有砭愚榭,和《紅樓夢》的瀟湘館佈局一樣,三開間,兩暗一明。再往上走還有勝在亭,和觀覽亭遙遙相對。再往裡走,就是聚奎亭,歇山三開間,地勢較高,位居要衝,說是君王讀書處,不如說是歇足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