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韻樓”三字出於同縣黃錦之手,他後來中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 


道韻樓為八卦形土樓,三進三環,前兩進平房,最後一進為樓。 


道韻樓的入口,有排水設施。


潤豐樓外圍房舍小巧玲瓏,結構緊湊。 


潤豐樓內建築二進一天井格局。 


潤豐樓中央廣場以鵝卵石排成八卦形地埕。


五全樓整修後,成為饒平最完整的圓形土樓。


五全樓前面平房,後面為樓房。 


五全樓部分民居都取了典雅的名字。


五全樓的正廳創裕堂。


豐盛樓是方形土樓,也是石灰夯成的灰樓。 


豐盛樓正廳顯承堂明顯經過重修。 


謝姓祖先跟王淳質一樣元末入饒,謝康傑也跟王克師一樣十三世,後者大三歲。


濚西村的耀西樓,殘破的狀況令人驚呆。 

 

 

    廣東省饒平縣到處可見土樓,據說光饒北就有655座。尋根至饒平,也抽空參訪了幾座。

    饒平土樓最有名的,當數道韻樓。4月6日,我從浮山東官回到三饒,原先想找好賓館放下行李,再四處走走。然而,摩托車司傅硬載到道韻樓參觀,雖也欺負外地人,但就當順道,也沒多計較。

    道韻樓所在的南聯村,隨著三饒鎮城市發展,已經融為城區的一部分了,從車站走不到十分鐘也能到達。

    據說該樓在明孝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饒平建城時就開始構築了,三代經營,到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年)才落成。最大特色為八卦形土樓,據說最早設計也是圓形,但三建三倒,才改依八卦設計。“道韻”之名來自“倒運”,但跟“三倒”無關,而是原本建樓擇址於此,後改議他處,最後“倒”回原處。

    土樓裡面,三進三環,構成八卦圖象,據說建築數目都成八的倍數,如水井32眼,天窗16個,正房56間,角房16間,梯112架。土樓中廳左右兩口水井為兩儀,主樓八個稜角相對留出八條巷道,從衛星圖看,八卦成形。

    土樓中間是1000平方米卵石鋪邊的黃土廣場,前兩進是平房,最後一進是三層樓房。除正廳兩口井外,其它30口井設於正房間的界牆之下,方便每房汲水。

    此樓建築還考慮八防功能:防火攻、防匪盜、防鄉鬥、防兵亂、防獸害、防地震、防寒暑、防乾旱等,從樓門頂有注水暗涵來防火,外牆設有槍眼,炮眼來防盗,可見所言不虛,極具特色。

    還有,道韻樓佔地面積達1萬平方米,外圍周長328米,直徑101米,牆高11.6米。除高度外,均非福建所能比擬。此外,正門“道韻樓”三字為同鄉宣化都大埕上黃村的黄錦所題,黃錦後來在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後赴福州投隆武帝,拜吏部尚書。

    潤豐樓在饒平新豐豐聯村,新豐有兩個客運停靠站,北邊那個就是豐聯村。一下車,往九村的縣道,兩邊全是詹姓人家,隨便問土樓位置,大概八九就不離十了。

    此樓建在“背頭山”前,大概在清道光年間落成,樓呈圓形,坐北向南。面積1846平方米,直徑48.5米,周152.5米,高10.52米。樓中央廣場為八卦形地埕,有公共井一口。內外兩層建築成二進一天井格局,內層二樓,外層三樓,共29間房。

    樓外圍還有一些房子,取名司馬第、儒林第、調琴齋、廣業軒,小巧玲瓏,結構緊湊,雕繪更為講究,反而比樓內完好,頗有可觀。

    據資料說,此樓還出了不少人才。如文學語言教授詹安泰、詹伯慧父子,醫學博士詹世芳、詹中正父子,中央經委辦公室主任詹偉烈和饒平縣長、上饒中學創辦人詹競烈兄弟,還有饒平四中校長詹天泰和旅泰華僑學者詹力泰兄弟。

    我是搭摩托車到潤豐樓,師傅是新豐人,居然也不知在哪。他認定我是外地肥羊,一直攛掇我遊其它土樓,一付識途老馬的樣子。在揚康繞了一圈,沒看到土樓,就繞到他較熟悉的濚西村,才隨機找到了一些。

    五全樓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謝姓人家,周長有216米,土樓內兩進格局,前面平房,後面三層樓房。部分住家門上有題額,如“誠正居”、“慶和居”等。正廳為創裕堂,為家祠所在,有門欄。這座土樓出了不少事業有成的人,2006年土樓受到碧利斯颱風摧殘,村民發動鄉親捐款,集資28萬元,進行修繕工作,為了保留古意,還特地到外地訂製專用的磚瓦、木材,恢復“紅楹綠桷金漆”的模樣。

    五全樓附近還有一座豐盛樓,正廳是顯承樓,牆上題有2000年《重修豐盛樓序》,概括其文意,此樓當年為謝啟渡所建,他號迅舟,諡康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生,以經商發家,在錢東鎮打鋪置產,乾隆八年(1743年)國子監生,二十五年(1560年)貢生,四十一年(1776年)誥封奉政大夫,卒於乾隆六十年(1793年)。此樓建於乾隆十七年(1752年),由於資金充裕,以石灰建築,後來又起造大夫第,人稱灰樓公,為方形土樓。

    對比當時在新豐墩上的克師公,長他三歲,雍正三年(1725年)來台,和他應該不曾交會,在不同的空間裡各自發展,也頗微妙。

    附近還有一座耀西樓,建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外牆頹圮,內樓已不成形,幸好樓門尚在,隱約看得出曾經是土樓。摩托師傅也姓謝,和他童年記憶有很大的落差,一時也驚呆了。

    這些樓的建築,都比我新豐墩上的裕安樓早了一些,不過,大家都起樓,也可以想見當時新豐一帶的富饒。

    這些樓都在濚西村,都姓謝,始祖謝福全,元末由福建秀篆入饒,在此開基,此處集上饒(黃岡)、九村二水於“爪蟹目”匯成一溪,橫貫村落,取名橫溪。到了第十世謝元瀛登進士,授浙江石門知縣,正名曰“濚溪”。1952年以溪為界,分為濚西、濚東兩村。

    饒平土樓的數量比福建還多,形制也比福建繁雜,除方形、圓形、楕圓形外,還有蟹形、八卦形,更多的是馬蹄形(背椅形)。

    2008年中國有關單位急著將“福建土樓”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致饒平土樓失色不少。只有道韻樓,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他都只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像鎮福樓、潤豐樓、新彩樓、南陽樓、道韻樓列為第四批,樟溪鎮烏溪村的紫來樓列為第五批,二善許氏潮源樓和饒洋鎮藍屋村的泰華樓列為第七批,五全樓和晉榮樓列為第八批。

    道韻樓以前要收費,現在好像不用了,其它就自由進出,沒人管你,和福建土樓比起來,真有天壤之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