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昌慶宮的正門──弘化門,三開間。


玉川橋的橋墩上並沒有避水獸。


從弘化門前望去,玉川橋、明政門和明政殿在中軸線上。


作為昌慶宮主殿的明政殿,同樣有文武兩班的品階石,不過頂部只作單檐。


明政殿的御路石和垂帶,樣式頗新,應係修復之作。


明政殿的御榻和日月五嶽屏風,多少受中國和日本的影響。


明政殿藻井作雙鳳,樣式古樸。


文政殿作為議政之所,藻井華麗,當係後來修復之作。


文政殿的御榻和日月五嶽屏風,更具日本風格。


崇文堂是明政殿的別室,為君王議政休憩之所。底部以石柱挑高,以石條圍成火炕。


賓陽門是朝寢的分界,內有廊道相通。


涵仁亭原址為仁陽殿,壬辰倭亂之後,仁祖十一年拆仁慶宮涵仁堂移建於此。

 

    今年2月12日參觀昌德宮,原本沒打算續以昌慶宮的行程。

    當時已近下午3點。早上為了趕宗廟行程,在投宿的Hostel Korea昌德宮店用了簡單的早餐,原本想在宮廟或昌德宮好好享用午餐,沒想到這兩個世界遺產裡頭沒賣吃的,連投幣式的熱飲也沒,甚至週邊也找不到小吃攤。

    再怎麼熱愛古蹟,也敵不過饑腸轆轆,看到秘苑入口旁邊進昌慶宮的便道,掙扎了一分鐘,也顧不得樂善齋,就順路走下去。

    隨意瀏覽一些建築物,來到大門口,向工作人員索取導遊圖,沒想到語言不通,開了票,還要我等導覽員。百般無奈,只好“重”遊昌慶宮。

    昌慶宮是典型的別宮,世宗二年(1419年)特意在緊鄰昌德宮東側修建了壽康宮,奉養已退位卻尚有實權的太宗。

    後來,朝鮮世祖長子德宗大王早逝,傳位次子睿宗,不料在位僅一年兩個月也去世了,由於長子早夭,次子年幼,貞熹王后尹氏毅然命德宗大王之子李娎即位,是為成宗,同時以大王大妃名義垂簾聽政,八年(1476年)始親政。十四年(1483年)成宗為奉養世祖貞熹王后、生母德宗昭惠王后韓氏、睿宗繼妃安順王后韓氏等先王太妃,特意加以修繕,改為今名。

    正門為弘化門,正殿為明政殿,便殿為文政殿,寢宮為壽寧殿,另有歡慶殿、景春殿、仁陽殿、養和堂、麗暉堂、思誠閣等建築。由於宗廟位於昌慶宮南側,作為主殿的明政殿無朝南之理,只能東向,所以弘化門也開在東邊。至於壽寧宮,後也改名通明殿。

    昌慶宮跟昌德宮命運相連,一樣在壬辰倭亂遭焚燬,光海君重建,仁祖反正又燬,十一年(1233年)不惜部分拆除光海君為仁穆大妃營建的仁慶宮,重建了昌慶宮。

    純祖二十九年(1829年),正為代理親政的孝明世子舉行葬禮時,昌慶宮發生大火,不久慶熙宮也失火。當時先行修復了慶熙宮,正準備修復昌慶宮,不料三十三年(1833年)昌德宮又失火,不過仍照計劃修復昌慶宮,次年完工。

    1909年日本人拆除了昌慶宮的宮門和宮牆,改為動物園和植物園。日韓合併之後,1911年改為博物館,降格為昌慶苑,開放一般民眾參觀。韓國光復後,移走動物園,進行修復工作,1983年復名昌慶宮,指定為大韓民國第123號史蹟。

    導覽員是年輕男性,也是一口北京腔,先帶到遊客中心作概括性的解說,重點只有一個,朝鮮王宮都是日本人毀的。這讓我想起去年暑假在吉林集安,參觀高勾麗王陵遺址時,即使遊客只我一人,也一定配導覽,解說重點只有一個,高勾麗不是韓國人的祖先。我想中國人也好,韓國人也好,古蹟就是民族主義教育最好的材料。

    比對昌慶宮和昌德宮,前者是後者的小一號。作為正門,雖然同為重簷歇山頂,但敦化門五開間,弘化門只有三開間。錦川橋和玉川橋雖然同樣左右各五個橋欄,下面各兩個橋洞,但錦川橋的橋墩上立了避水的龜和獸,玉川橋沒有。作為正殿,仁政門前左有進善門,右有肅章門,兩邊封閉,形成隔絕森嚴的氣氛,這也是明政殿所無。作為正殿大門,仁政門前有四階,而明政門卻有七階,但前者垂帶下有獅頭,後者卻無。至於正殿本身,仁政殿兩層重簷,明政殿單簷,氣勢短了一大截。

    作為議政之所,文政殿就在明政殿左邊,面南,較宣政殿少了一條風雨廊道,也少了一間別室。文政殿的別室為崇文堂,在文政殿東,底部以石板圍成火坑,以便君王休憩時保暖。

    賓陽門是前朝後寢的界門,位在明政殿後面,有廊道相通。走出賓陽門,右前方就是涵仁亭,亭所在位置,成宗十五年(1484年)建有仁陽殿,燬於壬辰倭亂,,改稱今名。方形歇山頂,面南,廣闊各三間,作為朝寢分隔的建築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