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左為仁顯王后走完人生的景春殿,右為中宗走完人生的歡慶殿,後者最終的醫療都由最信任的醫女長今負責,也就是大長今。

 
明宗的仁順王后在通明殿走完人生,這裡也曾作為肅宗繼妃仁元王后的殯殿。


丙子胡亂之後,養和堂曾作為仁祖寢殿,後來作為他祖母仁嬪金氏的住所,哲宗正妃哲仁王后在這裡去逝。


在養和堂和集福軒之間的巖石,有建築遺跡,上方石階可通往慈慶殿遺址。


集福軒是思悼世子和他的孫子純組大王的出生地,後者很多人生儀式都在這裡進行。


迎春軒是正祖李祘的居所,後來也被毒殺於此。


日本合併韓國,將春塘池週邊改為植物園,這株白杉就當年留存的。


春塘池原本不大,日本人併入將王室水田之後,才有今日樣貌,景色特別幽美。


這是韓國首座西洋溫室,也是當年植物園遺留下來的。

 
成宗時代的八角七層中國塔,日本人成立李王家博物館時自商人手中購入。


這座四角七層塔就沒有年代,也是李王家博物館時期購入的。

 
忽略人宗廟、昌德宮和昌慶宮不能飲食的規定,只能省掉中餐,直接到體府洞喝蔘雞湯。

 

    過了涵仁亭,兩座寢殿映入眼簾,面南的是歡慶殿,面東的是景春殿,各七間。歡慶殿是國王的寢殿,景春殿最初是太妃的寢殿,後來也作為王妃的寢殿。

    由於歡慶殿是國王寢殿,國王駕崩於此,就不足為怪了。中宗三十九年(1544年)11月14日召集左議政洪彥弼、右議政尹仁鏡等官員於明政殿,病榻上讓位世子,即仁宗,翌日駕崩於歡慶殿小寢。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中宗實錄》,當年10月25日和29日都有他最信任的醫女長今看疹的記錄,醫女長今就是韓劇《大長今》的主人翁。

    丙子胡亂之次年,仁祖十五年(1637年)昭顯世子被送往大清盛京當人質,二十三年(1645年)回國,態度親清,受到質疑,不久便暴斃於歡慶殿,世子嬪姜氏不久也被處死,三子全部流放濟州島。純祖二十九年(1833年)歡慶殿作為孝明世子殯殿,發生大火,外棺焦黑,遺體尚完好。

    景春殿最初是成宗為奉養生母仁粹大妃(即昭惠王后)建的,也一直住到燕山君十年(1504年)她棄世之時。景春殿也因仁顯王后病逝於此而有名,仁顯王后在肅宗十五年(1689年)受張禧嬪陷害被逐出宮,二十年(1694年)迎回宮中,二十七年(1701年)因病去逝,年僅35。仁顯王后死後,肅宗在次年(1702年)再娶的繼妃仁元王后也住在這裡。韓劇《仁顯王后的男人們》(2012年)敷衍其事,導覽先生也抓住這個點,用心跟我介紹,可惜我對該劇並無深刻的印象。

    景春殿也是正祖李祘的出生地。英祖二十八年(1752年),年方18的世子嬪洪氏在這裡生下世孫,目睹自己的夫君從代理聽政,到精神失常,被公公逼死,一直到親生兒子即位、崩殂,孫子即位,親政,最後以高齡81歲在景春殿過世,時純祖十五年(1815年)。純祖二十七年(1827年)憲宗大王也在這裡誕生。

    從景春殿往北走,又有兩座朝南的寢殿,西邊是通明殿,七開間;東邊是養和堂,六開間,側面均為四間。通明殿也是王妃的寢殿,相當豪華。前面月台相當寛闊,後面有泉,西側方形蓮池,以花崗石為欄杆。

    由於通明殿較華麗,住在這裡的人,至少是王后的身份,像仁順王后沈氏,她在明宗六年(1551年)生順懷世子,十八年(1563年)世子去世,明宗只好過繼河城君李昖為子,年16繼位,是為宣祖,尊沈氏為王大妃,一度垂簾聽政,宣祖九年(1575年)就在通明殿去世,享年45。另外肅宗時,善妒的張禧嬪也在此埋凶物詛咒仁顯皇后,而肅宗的繼妃仁元王后,在英宗三十三年(1757年)病逝於昌德宮景福殿西永慕堂,以通明殿為殯殿,英祖不顧64高齡,每日親臨上香守孝,還親撰《大行大王大妃行錄》,備極哀淒。

    在通明殿週邊原本還有麗暉堂和藏春閣,不過大火過後,純祖並沒修復。在以前,仁祖十三年(1635年)仁烈王后產子夭折,傷心過度,不久昇遐於麗暉堂。

    養和堂建於成宗十五年(1484年),原本正面五間,側面三間,純祖三十四年(1834年)火後重建為現在的規模。在過去,明宗(1534-1567)曾在這裡舉行科舉,仁祖十四年(1623年)皇太極大軍壓境,是為丙子胡亂,後來仁祖也在養和堂起居,後來成為仁祖祖母仁嬪金氏的居所。高宗十五年(1878年)哲宗正妃哲仁王后金氏在此堂去世。

    在養和堂東面,有整塊大巖石,上面有建築物遺跡,肅宗十八年(1677年)起書堂於此,命名為精一齋。在巖石北面,有台階可上,上面平台就是慈慶殿遺址,慈慶殿乃正祖為事奉生母惠慶宮洪氏及英祖繼妃貞純王后創建的。

    貞純王后在輩份上屬於祖母,其實比惠慶宮洪氏年輕10歲,正祖尊之為大王大妃,稱之為慈殿,而稱惠慶宮為慈宮。惠慶宮曾撰寫《恨中錄》(又作《閒中錄》),記載了思悼世子壬午獄禍的前因後果。原來英祖有兩個兒子,長子就是孝章世子,英祖四年(1728年)年僅10歲就過世了;次子就是思悼世子,生於英祖十一年(1735年),次年冊立為世子,二十年(1744年)和同齡的洪氏成嘉禮,二十六年(1750年)生懿昭世孫,不久夭折,二十八年(1752年)生正祖。英祖二十五年(1749年)代理聽政,備感壓力引起精神疾病,英祖三十八年(1762年)廢世子為庶人,命其自盡,世子多次自縊不成,於是關入米櫃活活餓死。英祖五十二年(1776年),在兒子正祖即位後,洪氏一直住在這裡,不過她不在這裡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在這裡走完人生的是她的媳婦──正祖的孝懿王后金氏,時純祖二十一年(1821年),九年後(1829年)純祖還在這裡慶賀即位30周年。

    高宗三年(1865年)興宣大院君重建景福宮時,由於憲宗生母神貞翼王后趙氏曾為他兒子高宗繼位起決定性作用,為了報答恩情,特別營建慈慶殿作為寢宮。由於同名,現在韓國當局似乎也沒有重建慈慶殿的想法。

    大巖石再往東,有並排的兩座建築──集福軒和迎春軒,集福軒在西,迎春軒在東。集福軒沒有匾額,集福軒就是思悼世子的出生地,後來他的孫子純祖大王,也在正祖十五年(1790年)出生於此,而且純祖的周晬、冠禮、冊禮都在集福軒舉行。迎春軒後來成為正祖居所,他在二十五年(1800年)駕崩於此,據說遭毒殺。

    導覽活動在迎春軒結束,北邊的春塘池是自由參觀。春塘池原本不大,過去大半為水田,每年國君會到此耕種,向子民宣示重農的國策。日本人將水田併入池塘,作為泛舟嬉水的處所,池塘四週就是當時植物園所在,目前還有韓國首座西洋式的大溫室還保留下來。

    春塘池邊奇花異木,蓊鬱繁茂,葉落水面,寒池生煙,繽紛繚繞,雖非舊制,大概也無心改弦更張吧。池畔有座八角七層石塔,是成宗元年(1470年)制作的中國塔,1911年日本人在昌慶宮裡成立李王家博物館的時候,從商人手裡買下,移建於此,形制很特別。

    另外,過去世子所在的東宮,位置在昌德宮和昌慶宮之間,有很長段時間劃歸昌慶宮,主殿為儲承殿,據說思悼世子不喜歡殿裡的宮女,後來索性不去,引起英祖的猜忌,使得憂鬱上身。在此之前,顯宗的明聖王后金氏,獨子肅宗即位,曾垂簾聽政,張禧嬪曾被逐出宮,也出自她手,可惜肅宗九年(1683年)病逝於儲承殿。不過,韓國有關單位也似乎也無復建東宮的計劃。

    昌慶宮沒登錄在世界人文遺產之內,但弘化門列寶物第384號、玉川橋列寶物第386號、明政門列寶物第385號、通明殿列寶物第818號、觀天台列寶物第851號、八角七層石塔列寶物第1119號,可見韓國政府保存文化遺產之決心,而列為國寶第226號的明政殿和列為國寶第151號的崇文堂,外觀和形制,較諸昌德宮各殿宇古樸,更能引人思古之情,值得前往。

    參觀畢,走出弘化門,肚子餓壞了,附近又沒吃的,又不敢搭沒有半個漢字的公車。只好走到熟悉的安國站,搭了一站地鐵,來到景福宮西面的鍾路區紫霞門路的土俗村,喝上一碗蔘雞湯,那已經是六點鐘的事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