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0201.jpg - 中國訪古
船停武落鍾離山碼頭,導遊只強調兩小時自由時間,沒多說什麼?

IMAG0198.jpg - 中國訪古
門額也是一般,沒特別強調巴人發源之地。

IMAG0184.jpg - 中國訪古
向王宮,向王就是廪君,也只有這個簡單祭祀場所,看不出年代有多久遠。

IMAG0186.jpg - 中國訪古
鹽女岩,相傳廪君射殺鹽水女神,女神死後化為岩石,故事雖淒美,但地點不對。

IMAG0191.jpg - 中國訪古
《水經夷水注》和《太平寰宇記》都提到陰陽石,後者還說是廪君石,但都沒說在武落鍾離山。

IMAG0192.jpg - 中國訪古
這裡的陰陽石似乎都賦予生殖崇拜的意義。

IMAG0193.jpg - 中國訪古
赤穴是巴人統治階級巴氏的發源地。

IMAG0205.jpg - 中國訪古
將武落山說成五落山,五堆或五座山峰,實在勉強。
IMAG0218.jpg - 中國訪古
《水經夷水注》和《太平寰宇記》說能容百人的大石穴,也就是難留城,莫非就在這裡?目前還缺考古證據。

 

    初到彰師,教授大一國文課程,曾以《廩君》為教材,取材於《後漢書.南蠻傳》,其文如下:

巴郡南郡蠻,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鄭氏。皆出於武落鍾離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於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奉以為君。巴氏子務相乃獨中之,眾皆歎。又令各乘土船,約能浮者,當以為君。餘姓悉沈,唯務相獨浮。因共立之,是為廩君。乃乘土船,從夷水至鹽陽。鹽水有神女,謂廩君曰:“此地廣大,魚鹽所出,願留共居。”廩君不許。鹽神暮輒來取宿,旦即化為蟲,與諸蟲群飛,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積十餘日,廩君思其便,因射殺之,天乃開明。廩君於是君乎夷城,四姓皆臣之。廩君死,魂魄世為白虎。巴氏以虎飲人血,遂以人祠焉。

基本上這是民族起源神話,但這個民族由幾個膚色或服飾不同的部落組成的,所以具體還可以分為:家族起源、君主神話、遷移神話和變形神話等四個部分。其中遷移神話,《世本》記錄了更為生動的情節:

廩君使人操青縷以遺鹽神曰:“嬰此即相宜。”云與女俱生,弗宜將去。鹽神受縷而嬰之,廩君即立陽石上,望青縷而射之。鹽神死,天乃大開

對整個神話有充實作用,據以補入,是相當完整的閱讀文本。

    大體而言,神話不外乎詮釋。出身不同,詮釋了巴氏為何在巴人居統治地位;爭長過程,詮釋了巴氏領袖廩君為何成為巴人共主;戰勝鹽水女神,詮釋了遷移鹽陽,夷城為長的歷史;死化白虎,詮釋了民族圖騰的意義。 這樣,在教學上既能起到淒美的藝術感染作用,又有民族文化的豐富想像,頗能引發學習動機,加強學習效果。

    1992年9月3日在宜昌不經意的參加了“清江畫廊”的tour,由於事先沒有研究行程,只是隨興欣賞在長陽縣境清江兩岸的山明光秀,像清江大佛、倒影峡等景點,也只當打發時間隨意瀏覽。最後來到武落鍾離之山,也是惟一的下船點,給兩個小時參觀,含午餐時間。

    門額行書初沒細看,根本不知置身何處,不經意瞥見書卷雕塑上面抄錄《後漢書.南蠻傳》文字,才開始引起我的注意。

    餐後立馬狂搜廪君遺跡,諸如五姓出生的赤穴與黑穴,鹽神死後化身的鹽女岩等,還有一些紀念性或宗教性建築向王宮、白虎石等。由於導遊給的時間很短,又以船不等人相威脅,沒能好好拍照。但能夠親眼見證古書記載,內心還是雀躍不己。

    回台灣後,整理相片,心中難免質疑。根據原文,民族起源和爭長均在武落鍾離山,但射殺鹽水女神應在鹽陽才對,那鹽女化石怎又落在武落鍾離呢?何況神話本身也不含化石之說,所以這個遺跡應予排除。

    翻找資料,乃知1981年3月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才將其治下俍山認定為武落鍾離山。為了支持這個說法,特意將武落山和鍾離山分落,認為武落為五落之訛,即五堆,俍山有五峰合其數,其東隔長楊溪有撞鍾垴山,於是有鍾離之名。看似合理,但找不到書面根據。

    《水經夷水注》和《太平寰宇記》都認為武落山又名難留山,有難留城,說“東北面又有石穴,可容數百人,每亂,民入室避贼,無可攻理,因名難留城也”。根據這些記載,如果要將又名難留山的武落山附會為俍山,那可容數百人的石穴在哪?

    另外《水經夷水注》和《太平寰宇記》都提到陰陽石,後者還說是廪君石,但都看不出與又名難留山的武落山有何干係,也沒說赤穴、黑穴就在附近。現在俍山既有陰陽石,又有赤穴、黑穴,而且相距甚近,如何不讓人起疑?

    當然,質疑者也不是我一個人,大陸不少專家學者都提出研究報告,有的甚至還指出“真實地點”,但也都無定論,還不能完全推翻俍山就是武落鍾離山之說。

    現在我已不像當年那般興奮,但也不至於失望。畢竟我們活在後現代,那些見錢眼開的資本家,不就努力地將古神話的某些元素,選定好像真實的場景,盡情的模擬、復古,滿足了我們懷舊的心靈,而旅遊的目的,不就是心靈的安頓嗎?這樣各取所需,有何不對?何況行程取名“清江畫廊”,又非“武落鐘離之山”,原本就在自然景觀,而非社會人文。

當年我們船遊清江時,曾看到岸邊的確很大的石穴,現己取名仙人寨,可以下船參觀,看網路上“清江畫廊”遊記,似乎這裡似乎比“武落鍾離之山”更吸引人。如果將來能發掘出城跡,進而證明這是難留城,甚至是廪君城,也許旅遊業又認為有新賣點了,不過我確定不會專程再跑一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