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教學要學生瞭解文意,所謂文意,應該不僅止於課文翻譯,“言外之意”也很重要。

          國中教材選了岳飛《良馬對》,這一課的主旨,題解是這麼說的:分辨“賢才”與“庸才”的差別,除了闡明賢才“自重自愛”的道理,也寄望宋高宗能辨識忠奸,善用良才。

    如果這樣理解,不僅只看到文章的表面,而且比喻也不倫。中國式的賢才應該安貧樂道,蓄時待用才是,怎會挑食挑飲?而在吃吃喝喝上講究的人,那才是庸才。

    如果賢才和庸才之別在耐力,根本不用拿飲食來比喻,不是嗎?岳飛為什麼要說這些空話?

    本來,作為語文教科書,只管文本,不用在意寫作背景,但畢竟是800多年前的作品,歷史文化背景絕對免不了。

    我們要先有個概念,就是“打仗必須燒錢”,錢從哪裡來?如果皇帝出錢,給的錢多錢少,關係到軍隊的戰力,將領多少還聽皇帝的話。如果聽任將領自籌,那好,這些將領可就制不了,即使不變成軍閥,君令也變成耳邊風了。像曾國藩組湘軍,沒用皇上的錢,等到攻下天京(南京),慈禧追問天國金庫,竟然得到“克復老巢,而全無財貨,實出微臣意計之外,亦為從來罕聞之事”的回覆,也只能啞子吃黃蓮了。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以陳橋兵變奪位,很清楚“槍桿子出政權”的道理,要把軍隊牢牢地握在手裡,就是不能讓將領自籌軍費。所謂“岳家軍”只是一種說法,並不是岳飛私人的部隊,個個都是朝廷的正規軍,領朝廷的糧餉,這樣才能節制岳飛的軍權。所以,要打仗,皇帝就要努力幫將領籌錢,怎麼籌?不外開源節流,怎麼節流?高宗自己就省吃儉用,但也不夠前方將士開銷,只能全力開源,大量徵收商稅,在過去商稅,僅佔全國總收入很少一部分,在宋朝早已過半。嚴密的稅制,繁複的稅網,可說苦了皇帝,也苦了文人官僚。也就這樣,在經費運用和分配上,就不免出現君臣之間、文武官員之間的博奕現象。

    這篇文章出自岳珂編的《金佗粹編》卷七,紹興七年(1137年)春正月,岳飛入宮覲見高宗,從容與談用兵之要”,顯然當時話題是“軍事”,如果解釋成“寄望宋高宗能辨識忠奸”,不惟偏離主題,還對皇帝行政管理下指導棋,在宋朝重文輕武的政治氛圍裡,已然跨過武官的紅線,簡直大逆不道。

      《良馬對》以馬為喻,以前那兩匹良馬,吃大量而精潔的飲食,所以精神飽滿,戰力持久。現在這匹駑馬,吃喝少而不挑食,所以戰力易衰。昔良今駑,暗喻皇帝軍費撥放前後有差,影響了戰力,這也就是本課的主旨。

岳飛從軍,最早隸屬於康王趙構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也就是後來高宗皇帝嫡系的御營軍,後來改投宗澤的東京留留司軍,宗澤死後,繼任者杜充不但棄守東京,最後還投敵,岳飛只好獨自轉戰各地。直到金軍以舟師浮海,窮搜高宗未獲,大掠北返,岳飛才接到朝廷詔令,命他配合韓世忠,從左翼進擊,伺機恢復建康從此他的部隊,有了朝廷的編制,最早是神武右副軍,後來改稱神武副軍、神武後軍、行營後護軍那時他的部隊大概萬人,後來他收編曹成的部隊,兵力增至二萬三千,收復偽齊佔據的襄陽,兵力達三萬,平楊么,又激增至十萬。

課文刪掉兩匹良馬戰死的時間:值復襄陽、平楊么”剛好就是他兵力大幅擴張,但朝廷在軍費上並沒有等比提高,以致幾次北伐,都出現糧草不足的現象,岳飛才會對皇帝作這樣的諷喻。

不僅這樣,文章裡很多比喻也沒落實到相應的事實上。

“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應該是指貨幣問題。兩宋經濟達空前繁榮,但流通在市場上的銅錢,一直不足,造成錢荒。當時可以使用的貨幣,除銅錢外,還有鐵錢  銀、     鈔,以及紙幣。金銀更為稀缺,紙幣有通貨膨脹問題。但作為軍費,糧餉發放,還有購買軍需,都要銅錢。尤其是戰馬,當時馬場都在淪陷區,沒銅錢錢根本買不到。岳飛軍隊擴編,朝廷銅錢供應不足,改用茶引、 鹽 鈔,甚至紙幣也是有的,自然讓岳飛有“食非精潔”的感想。

兩匹良馬“相繼以死”,應該是指他以前為宗澤、張所部將,軍費供應充足,戰績自然卓著。現在自己雖獨當一面,但軍糧供應不夠,只能撙節開支,縮衣縮食,刀弓戰馬,只能湊和著使用,硬度、射程、耐力大不如前,怎會有好的戰績呢?諷喻意味,十分辛辣。

  更不應該的是,課文還刪掉“久之,曰:卿今議論極進”,剛好抹去君臣之間的心理矛盾,看似可以消除對立情勢,但無形也剝奪學生價值澄清的機會。

   其實,這一課可以結合美國MLB、NBA大小咖薪資差別待遇,與當前台灣公私立機關行號的同工同酬的現實,開放學生就’薪資“與“工作內容”自由的討論空間。 

   而且,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材料,讓學生回到歷史情境,看他們面對歷史矛盾,如何作出圓融正確的決策。

   當時高宗與岳飛的君臣關係非常融洽,還準備將劉光世部將王德、酈瓊等兵五萬餘人撥給岳飛。但張浚提醒皇帝,這麼一來岳飛就有全國5/7的兵力,高宗反悔,岳飛得訊,非常生氣,沒向皇帝報告,就自行上廬山為母守墓,朝廷“累召敦促,不肯起”,後來是以軍法威脅他的舊部李若虛、王貴的性命,才把岳飛請下來。岳飛為這件事向高宗請罪,高宗回他:“卿前日奏陳輕率,朕實不怒卿,若怒卿,則必有行遣,太祖所謂‘犯吾法者,惟有劍耳’,所以復令卿典軍,任卿以恢復之事者,可以知朕無怒卿之意也。”(《續資治通鑑》)表面看起來是安慰,其實已埋殺機。

   從將領的角度思考,軍費愈多,兵力愈高,戰績愈好。從帝王的角度思考,撥錢愈多,授兵愈高,馭強愈難。同理,從經理人角度思考,經費愈多,人力愈多,業績愈好;從企業主角度思考,這樣的人才會建立班底,如果跳槽,或另起爐灶,都會危及母體。倘在課內建立這樣議題,相信對學生的思辨能力,會有明顯的提升。

   當然,如果編輯或老師還堅持本文是“寄望宋高宗能辨識忠奸,善用良才”,那還不如刪掉。

 

附《良馬對》原文: 

春正月,入見上,從容與談用兵之要。因問先臣曰:“卿在軍中得良馬否?”先臣曰:“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臣有二馬,故常竒之。日噉芻豆至數㪷,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胄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餘里,始振鬛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逺之材也。值復襄陽平楊么,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為馬,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材也”。上稱善。久之,曰:“卿今議論極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