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構的市場溫泉迴廊,左邊是黑死病紀念柱。


石構的磨坊溫泉迴廊,古色古香。


年代久遠的公園溫泉迴廊。


貫穿景區的Teplá河。


現代化的瓦傑迪洛溫泉迴廊Vřídelni kolonáda。


Teplá橋邊的高溫溫泉,礦物質豐富。


在市場和磨坊間的店家。


在公園溫泉迴廊附近的飲水杯店。


歌劇院前的觀光馬車。

 

  中國大陸一直以公共建設自豪,就拿交通來說,老是吹噓什麼最長、最高、最多,也的確啦,看五一、十一,還有春運,是有需求。

  我在奧捷,一下子就被地市電車驚呆了,無論有軌、無軌,到處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在大陸很多城市也看到這種電車,但他們“現代化”之後,都消失了,在我的心目中,那是多麼老古董的東西,居然還在歐洲先進城市出現。

  “懷舊”是我對歐洲人第一個想法。

  在城際移動中,看到的鐵道,絕大多數是單線,雙線少之又少,而且除了維也納和布拉格外,都不是電氣化的,一下子就讓我回到五六十年代的台灣,太“落後”了吧?

  更讓人吃驚的是,車子一下高速公路,連接的道路,大多是雙線,大部分都沒有路肩,車流又不是很小。不僅如此,柏油路面不免有些坑洞,不過卻很少看到修修補補。

  另一個想法又蹦出來,就是“窮”。

  但,不會啊。奧捷都是經濟已開發國家,而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論從國際匯率或購買力來看,都跟台灣不相上下,但卻遠遠超過大陸。

  有人提出一個概念,就是“藏富於民”。一樣的錢,放在政府身上和放在老百姓身上,是很不一樣的。政府有錢,那麼公共建設自然會多,但老百姓就苦了。相反的,放在老百姓身上,公共建設就少,但老百姓過得富裕。

  國家的成立,基於人民的需要,人民需要富裕,政府自然掌握不了太多錢,公共建設就看人民的需要,該花就花,能省則省,於是我們看到古老的電車,沒電氣化的火車,還是不寬敞且很少修補的馬路。

  反之,一天到晚強調“大有為”的政府,就必須宣傳政府多麼關心老百姓的福祉,老百姓也認同他們的建設藍圖,吃苦耐勞,為國家犧牲享受,享受犧牲。

  在奧捷旅遊,有很多城鎮早已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但周邊的旅遊設施都不怎樣,根本看不出他們政府有什麼作為,以致遊客沒很多,想血拚,想吃大餐,都要到城裡。

  像捷克西北的卡羅維瓦利Karlovy Vary,是同名州的首府,以溫泉著稱,是著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Charles IV、波西米亞國王卡爾四世Karel IV於1370年興建的城市,雖未登錄世界遺產,但溫泉治療和國際電影節,還是吸引來大量遊客。市區兩條熱河Eger和Teplá在此匯流,但但主要的旅遊點都在Teplá河,市場溫泉迴廊Market kolonáda(1993年)、磨坊溫泉迴廊Mlýská kolonáda(1871年-1888年)公園溫泉迴廊Sadová kolonáda(1881年)在西岸,只有現代化的瓦傑迪洛溫泉迴廊Vřídelni kolonáda在東岸,但緊密相連,全長一公里。

  雖然景點密集,但就是看不到大型停車場。我在歌劇院門口,邂逅一位國文所的畢業生,她是自駕來的,看來只能停在有限的收費停車格。總覺得他們政府在旅遊方面的投資不大。

  藏富於民,也不是放任老百姓搶錢。他們管制旅遊巴士進城,從接駁公車下來到景區,沒有多少旅遊商店。想買紀念品,就只有磨坊到市集那一小段,都是店家,不是攤販。這裡的溫泉不用來泡澡,是可以飲用的,賣杯的,也只有公園那邊兩三家。只有瓦傑迪洛溫泉迴廊裡的店家比較集中,因為建築本身就考慮商業活動。在在顯示政府對旅遊的管制。

  有錢為什麼不賺?人家想到的旅遊品質,用馬車代替汽車,遊人步行在景區,品味傳統的生活情趣,少一分喧囂,多一份浪費。

  自認為有錢的強國可不這樣,高鐵動車,高速公路還不夠,還建機場,麗江機場、大理機場、黃龍機場、武夷山機場、張家界機場、神農架機場、瀘沽湖機場……,連地名也改了,武夷山市、 張家界市……

  還沒到景區,就看到大量的商家,進了景區,還是大量的商家,食衣住行,應有盡有。就拿麗江古城來說,因茶馬古道而興盛,大有為的運作之下,早已超越古代繁華百千倍,你能站在哪裡發思古之幽情呢?外地人來此淘金,當地人收房租,看起來都富了,但鄉下呢?依舊沒水沒電,搞什麼希望小學?大型公共工程,面子夠了,但裡子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