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布朗宮後花園佔地寛廣,當時是想超越凡爾賽宮。
霍夫堡宮門外的瑪麗亞·特蕾莎坐像。
去年底到電影院欣賞了《女王與知己》Victoria and Abdul,除了深深折服Judi Dench的演技外,對她扮演的維多利亞女王,也寄以無比的同情。作為當時天下第一強國的最高統治,手裡的權力不但少之又少,連感情也都無法掌握。
今年寒假走了一趟奧捷,又接觸到另一位傳奇的皇后、女王。
在參觀熊布朗宮Schloss Schönbrunn(1996年以“美泉宮和花園”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時候,中國籍的導遊,十句有九句都講到她,整個宮殿,到處都留有她的影子。為什麼呢?因為這座宮殿的規模,完全是瑪麗亞·特蕾莎Maria Theresia手下規劃整修完成的。
另外在霍夫堡宮門前面,也有瑪麗亞·特蕾莎廣場和她的坐像,氣勢盛於其他皇帝,怎樣看她都是很有權力的人。
關於她,要從她出生前說起。1700年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Carlos II逝世,無嗣,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腓力五世Felipe V接任,作為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可不答應,和路易十四打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年-1714年),為他的次子查理六世Charles VI奪取王位。
戰爭進行了十五年,期間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也由利奧波德一世換成他的長子約瑟夫一世Josef I,1711年約瑟夫一世也死了,也無嗣,只能由查理六世繼位,但這樣再去爭取西班牙王位,就等於破壞歐洲均勢,失去合理性。戰爭的結果沒改變西班牙波旁王朝的事實,但對查理六世的心理產生影響。
查理六世即位不久,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都還沒結束,在自己都無兒無女的情況下,就頒布《國事詔書》否認他和父兄共同簽訂的《相互繼承協約》,試圖將約瑟夫一世兩個女兒的繼承權轉到自己未出生的兒女身上。
其實查理自己如果生個男孩,一切都沒問題,可惜早夭,等於沒有,只能把希望放在長女瑪麗亞·特蕾莎身上。終其一生,不斷對國內外的王公諸侯進行遊說,甚至犧牲不少利益,終於取得各國的認可,只有薩克森和巴伐利亞反對,因為他們分別娶了約瑟夫一世的女兒,沒有理由放棄。
薩克森維騰堡公爵和巴伐利亞公爵都是選帝侯,在1730年查理六世逝世後,立刻得到另一個選帝侯兼布蘭登堡藩侯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的支持,推舉約瑟夫一世二女兒 瑪利亞.阿瑪莉亞的丈夫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Karl Albrecht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兼波希米亞國王,也就是查理七世Karl VII,開創維特爾斯巴赫皇朝Wittelsbacher。
更糟糕的是,原本給查理六世承諾的法國、西班牙紛紛變臉,承認了查理七世。面對諸多不利情勢,1717年才出生的瑪麗亞·特蕾莎展現出她的強勢,發動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年-1748 年)。
1743年波希米亞議會罷黜了查理七世,瑪麗亞·特蕾莎重新取回波希米亞女王頭銜。次年底奧地利大軍攻佔巴伐利亞,不久查理七世去世,他的長子馬克西米利安三世.約瑟夫Maximilian III Joseph在瑪麗亞·特蕾莎脅迫下放棄帝位的繼承,於是瑪麗亞·特蕾莎的夫君洛林公爵法蘭茲一世Franz I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戰爭讓她失去了西里西亞,最後不惜以承認普魯士佔領的代價,換取老公帝位的確立。整個過程她展現出堅靭不移的決心,贏得王公諸侯的肯定。
法蘭茲一世死於1765年,兒子約瑟夫二世II繼位。由於性別關係,她始終都不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只是皇后。但她一直都保有奧地利女大公、匈牙利及克羅埃西亞女王的頭銜,大部分時間還兼波希米亞女王。
法蘭茲一世即位,在自己姓氏前面加上老婆的姓氏,開創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Habsburg-Lorraine。雖貴為皇帝,只是花瓶,實際處理政務的是瑪麗亞·特蕾莎,兒子當皇帝,也維持共治的局面。
由於帝國和境內大大小小的政治體關係十分鬆散,也沒有財務和稅收的聯繫,不容許絕對的專制,只能憑藉著個人魅力,發揮她卓越的處理能力,為開明專制(enlightened monarchs)樹立典範,所以不但沒有招致罵名,反而得到各方的信任與肯定。
有鑑於長輩和自己的繼承問題,所以她大量生育,兒女有16之數。
她以超越凡爾賽宮為目標,擴建熊布朗宮及御花園,也決不為了享受,主要師法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把各地貴族集中到維也納,以宴會消耗他們的精力,用心良苦。
從瑪麗亞·特蕾莎身上,我學習到一個人無論環境有多艱難,只要能力夠,就要堅持信念,貫徹到底。另外,就是處理公眾事務,一定要用心傾聽,瞭解大眾的需要,這樣才能贏得人們的愛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