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山路下到東山村的便道,剛好夾峙著兩座圓形土樓。


村落大多是傳統的土埆厝、石埆厝,只有少數現代磚造屋。


安東樓內看起來居民較多。


鎮東樓內有少數屋子改建了。


村外仆碑字蹟無法辨識。


村邊多池塘,將小村秀麗襯得秀麗可愛。


村內宗祠是在一座馬蹄形開放性土樓的正前中央,取名景槐堂。


景槐堂內只有這幅始祖公媽神位。


祠堂還複製的秦氏媽畫像,原畫不知在哪?


壁上貼滿饒平王氏各宗族聯合祭祖、掃墓活動的照片,顯然宗族聯繫相當活絡。


這本手抄東官宗譜,年代久遠,是王惟和一脈重要史料。


這份宗譜記錄了埔坪始祖王惟享和第一世仁愛公以下世系。


這就是秦氏媽避居地──王厝斗。


抄本所見王厝斗前有大水塘,對面有田有厝。


從衛星地圖來看,王厝斗的位置和手抄地圖一模一樣,足證這裡就秦氏媽的居所。 

 

    王淳質諸子,王惟和可說是枝繁葉茂。

    可是,記載裡“三子惟和創內東山王屋斗”、“避於鳳凰山之東(一作下)坑尾名為王厝島”等說法,一時讓人無法下手。幸好《饒平縣志》加註“遺址在今新塘鄉東山村南側”,有了這條線索,當然還是求助衛星地圖。

    Google沒有標示“東山村”(神奇的是,回台後再度搜尋,卻出現了),經過網蒐確定有此村落,於是鎖定“新東”和“東坑山”兩個點進行規劃。

    4月 6日,從三饒搭摩托車到新塘,從東山村的小路進去,上坡路段走完,從樹間可以看到道左下面是平坦的谷地,立刻產生“斗”和“島”的聯想。

    山路平坦處蓋起洋樓,洋樓盡處下切的道路就是村落,兩座土樓映入眼簾。南邊較大為安東樓,北邊略小為鎮東樓。居民不多,難得看到一位少婦,和婆婆一起看公公做木工,看起來像高中生,但兒子已五歲,應該是早婚吧?

    村落裡有一些“仆碑”,可惜工具和考古訓練不足,期待準備充足再深入瞭解。

    建築物大多保持傳統樣式,看不到多少洋樓,村民也不多,幸好遇到一位熱心婦女,不但帶我到祠堂,還熱心的找老公開門讓我參觀。沒想到他老公更熱心,還幫我連絡村書記,而村書記王明忠,不愧為共產黨員,極盡服務之熱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令人佩服。

    村裡的祠堂名景槐堂,只有一張手寫開基始祖公媽神位,另外珍藏一幀《王宗進饒始祖秦氏媽遺像》,落款“1996年12月複畫”,據說原畫也在,村民卻說不清楚。

    明忠帶我遙望秦氏媽當年避難舊居遺址,已片瓦無存,在大池塘對面,像個半島,或許就是“王厝島”命名的由來。

    為了看他收藏的族譜,只好冒昧的到他家叨茶。他的收藏很多,抄本、刻本、影本都有,在網路上看到的《漁洋族譜》、《東官族譜》等,不在話下,還有一些未定稿。我在旅途中,原本也只想確定秦氏媽和王惟和的真實存在,所以用手機拍了一些資料,沒能夠也不可能整本借來印。

    這些宗譜史料價值極高,像手抄《東官族譜》顯示了大二公的房產,還有王厝斗的地圖,王惟和以降的生辰、忌日、葬地、分金、墓形等,非常清楚。更難得的,這本族譜前面也有《饒陽王氏世系識》,比線上半山客提供的還詳細。

     另本族譜,以王仁愛為一世,但尊“王惟享”為開基祖,應該就是惟享派的族裔所撰,上饒埔坪王屋村的宗譜。而且清楚記載,當年宗親會長王年銅等人訪視的恩子崠宗親,就是埔坪分出去的。慚愧的是,學院訓練那麼久,居然忘了記錄“出處”。也只好留待以後發心深入研究了。

    雖然如此,收獲還是很豐富的。尤其明忠熱心聯繫,王淳質公五房子孫已經多次聚會,在饒平一中附近重建了槐芬堂,每年農曆11月初一祭祖。將來海峽兩岸宗親進一步聯繫,還得靠他搭起橋樑。

    一般相信,王惟和奉母避居王屋斗(王厝斗)是信史部分,而王屋斗的確切位置,就在東山村南側,也大致不差。而今東官、漁洋等地的饒平王姓族人,都從東山分派出去,也都有族譜可證,假不了。

    健談的明忠還提供我一些口述史料,個人覺得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略述於下。

    秦氏媽和王惟和到底避什麼難入饒,一般史料都說是戰亂或胡亂,王明忠強調王淳質為朝廷重要人物,怕被敵人抓到,所以一遷再遷,導致夫妻也失散了。

    秦氏媽的逃亡路線,最先到鳳凰山坑尾村田頭坑住了4-5年,後來又到湯溪鎮桃源洞住了15年,最後才遷到本地。這個說法,從沒見諸載記,如果可靠的話,是可以說明秦氏媽不葬在東山,卻葬在桃源的原因。

    根據各家族譜顯示,秦氏媽葬在牛皮洞,明忠說是楊文廣平閩十八洞的第一洞,我想多少是攀附之談。但現在王惟和派族人,早已在原址重修墓園,而且每年農曆11月16日各村都派代表前往掃墓。墓址據東山宗親說是大山,而明忠說是桃源,大山和桃源都在新塘鎮,都有公路可達,但據宗親說要搭船,應在桃花、大山之間,比較合理。既然每年都還有掃墓活動,也不勞費神推敲。

    明忠現為槐芬堂理事會常務會長,直接參與宗親事務。他知道我想到東官村去,還提供該村總支書記王世武和組長王錫明的連絡電話。另外,他還建議我到秀篆走一走,說當地王游一脈,瞭解姓氏源流之後,大半復姓了,也提供王勝榮校長的連絡方式。

    當時正是茶農最忙碌的時候,他放下採茶、曬茶的工作,被我折騰了一上午,還招待我中餐,還命村長用摩托車送我到三饒,而村長陪我等中巴,一直到上了車才離去。

    到中國大陸那麼多次,這個上午收獲最大,不是找到秦氏媽的故居還有相關資料,而是滿滿的人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