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動“第二次支那戰爭”之後,積極將台灣佈置為南進基地。於是就在昭和十三年(1938年),海軍航空隊在東港街大潭新庄填土整地,建造水上飛機訓練場,成立了東港海軍航空隊,以及負責後勤的東港海軍航空支廠。
大潭是潟湖,最早稱“鱉興港”,有支流從茄藤港流入,茄藤港為平埔族茄藤社人生活之地,康熙時設“茄藤汛”,以防漢人偷渡。茄藤即茄萣,海茄冬,為紅樹林的一種。光緒時還出現“南平港”、“南平渡”等名稱,今東港街上部分廟宇還保存著“金茄萣港庄”之稱號。
灣區的養殖事業也發展得相當早,乾隆以來到處可見虱目魚塭。自從成了機場之後,飛機起降的水道和營區水域不准養殖外,還容許組織養殖會社經營。
原日本海軍第61航空廠東港支廠辦公廳,改作參謀大學行政大樓,後為本部連。
拱門拱窗迴廊式的巴洛克建築
紅瓦白牆,典雅美麗。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後,成立於1940年的空軍參謀學校,1948年在此復校;成立於1939年的空軍幼年學校,1949年遷來這裡,和空軍入伍生總隊組合成空軍預備學校。此外,供空軍烈士遺族及在職官士子弟就讀,而且以總司令周至柔的表字命名的空軍至公中學,也在1949年在營區成立;專收空軍眷區子弟的東港空軍子弟學校,同年也在營區外的船頭里創設。同時,將基地以大鵬營區命名,大潭也就順理成章的改名大鵬灣了。機場使用頻率很低。
空軍參謀學校於1952年改名空軍指揮參謀學校,1959年升格為空軍指揮參謀大學,1967年改隸三軍大學,遷往台北大直,為空軍指揮參謀學院,今為空軍學院;空軍預備學校在1961年復名空軍幼年學校,1978年裁併到中正預備學校。
營區外的東港空軍子弟學校1966年奉令交屏東縣政府接辦,為紀念空軍烈士周以栗,改名以栗國民學校;營區內的至公中學也在1970年走入歷史。
原海軍航空指揮部,後作幼校的行政大樓,即莊敬樓。
主體三層邊緣二層的荷蘭式建築,氣勢不凡。
大樓進口相當氣派
內部走廊也不擁擠
大樓裡面居然還有油庫
大樓裡頭地下坑道的入口
地下坑道是空襲時的指揮中心
地下坑道還算寬敞
地下坑道的設備還算充足
大樓地下坑道的出口
空軍學校全部撤離之後,1878年營區成了三軍防砲訓練部隊訓練中心,2003年移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接管,訓練中心遷往枋山鄉嘉祿堂。
空軍接收灣區以後,很習慣的以軍事安全的名義,實施大鵬灣的軍事管制。1958年,營區指揮官麥谷冬才開始開放船頭里、大潭里與南平里等水域,重啟水產養殖事業。1976年廢水上飛機場,成立空軍漁業管理所,全面開放水域供居民承租使用。那時就開始養殖草蝦,1985年開始養殖石斑魚,1999年開始紅縿和黑鯛、笛鯛的養殖。1989年空軍漁業管理所裁撤後,無人管理,整個水域都是牡蠣養殖的蚵棚。
1997年,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成立,開始處理灣區養殖拆遷,2002年蚵棚完全拆除。以開發經營大型休閒遊憩區為主體的東方休閒集團,成立了大鵬灣國際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取得《民間參與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建設BOT案》,開始了大鵬灣的整體開發規劃與經營,目前園區還在開發階段,但也已收費開放入園參觀旅遊。
營區到處都是地下坑道,可惜都被海水封住,只留下一些出入口。
地下坑道的通氣孔
向來對旅遊渡假沒啥興緻,2003年年底,第一次經過大鵬灣,只在門口拍了幾張相片就走了,後來連拍照的興趣也沒有,甚至參加“微笑台灣 319鄉”活動,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琉球管理站和遊客中心是微笑商店的蓋章點,也都沒能吸引我去尋找。直到營區以“大鵬營區日治時期軍事設施及建物”登錄為歷史建築,才引起我熊熊好奇之火。
2008年9月21日,在情況不明的情況下,問了居民,差點去找東港的陸軍基地,幸好問到在2006年成立的大鵬灣遊客中心,方才購票進入營區。
目前營區許多硬體設施還有待整修,但簡介說明標示相當清楚。像原日本海軍第61航空廠東港支廠辦公廳,1944年遭美軍轟炸後,拆掉頂樓,空軍接收受,當作參謀大學行政大樓,現為本部連。紅瓦白牆,拱門拱窗迴廊式的巴洛克建築,依舊保留典雅美麗的身形。
原通信所,後改為二式大艇水上運輸機專用彈藥庫,後又改作通訊所。
現在導遊牌標示為“彈藥庫(一)”
改作彈藥庫時,裝上厚重的鐵門,以策安全。
原小型彈藥庫,後改作通訊教室使用。
位鐵道月台邊,現在鐵道和月台都拆除了。
現在導遊牌標示為“彈藥庫(二)”
原海軍航空指揮部,空軍接收後,當作幼校的行政大樓,主體三層邊緣二層的荷蘭式建築,氣勢不凡,現為莊敬樓。這裡的地下工事,原作為空襲時的指揮中心,通道、鐵門、防護措施保存完好,已整理妥當,開放遊客探索。
營區的地下坑道,相傳分佈範圍相當廣大,日軍撒離前炸開水門,引海水灌入坑道,到現在仍未修復,只留下兩個地道出入口和兩個通氣孔。
原飛機維修廠(一)(二),空軍接收後,先改為士兵宿舍,後改為餐廳。磚牆鐵皮屋頂,木構造大跨度之桁架形狀柱及屋架,依舊穩固如昔。
探空班,專管施放風向球,以搜集氣象資料。
西塔台,管制飛機起降,屋頂有圓形工事和T型建物,現活化為咖啡吧。
東塔台同樣管制飛機起降,T型建物為打旗語的平台,有鐵梯可攀。
原通信所,後改為二式大艇水上運輸機專用彈藥庫,接收後,又改作通訊所使用;還有,原小型彈藥庫,位鐵道月台邊,接收後,幼校改作通訊教室使用。這兩座建築,現標示為彈藥庫(一)(二),平頂方形構造,寬厚的牆壁和沉重的鐵門,能抵抗任何無情的破壞。
探空班有兩座,專管風向球的施放,以搜集氣象資料;東塔台和西塔台,管制飛機起降,屋頂有石塊堆疊的圓形工事,邊緣有T型建物,有鐵製階梯可攀上平台,應供打旗語或升旗幟使用。目前西塔台改活化為咖啡吧,東塔台也在規劃中。
日治時期鐵塔原有三座,今餘其一,高30米,供瞭望之用,上面架機槍和警報器,年代雖久遠,但無鏽蝕痕跡,仍屹立不搖;另外,空軍接收後,大量學生進駐,為解決飲水問題,得到當時美援經費,建了12柱的水塔,據說忘了裝減壓器,迄今尚未啟用。
日治時期鐵塔,供瞭望用,上架機槍和警報器。
戰後興建的水塔
營區設施相當可觀,正在細細體會,不覺步行到小艇碼頭,剛巧遊艇載來觀光客,原以為要從碼頭上岸參觀,不意只在艇上東港水產就匆匆走了,顯然營區不是他們參觀的重點。“是大陸觀光客嗎?”腦中閃過這樣的想法,但就是台灣客,難道就會對這樣的營區有興趣嗎?甚或對整個灣區感興趣呢?免費的遊客中心倒顯得人氣滿滿,不少遊客在那裡租車、補給,顯然成了中途站。
從大鵬灣往南走,遊人愈多,過了恆春,答案終於浮現,原來全島正洋溢著《海角七號》的熱潮。
或許大鵬灣的業者,也應考慮出資拍片了吧?查理辛的《大聯盟》(Major League, 1989)使我至今依舊是克里夫蘭印地安隊(Cleveland Indians) 的球迷。不過,電影熱潮終也會褪去,《桂花巷》不也是那樣,還是從文化教育下手,才是實務。
小艇碼頭
當然,這個曾經產生許多優秀飛行員,甚至將官、行政院長的地方,如果連他們都遺忘了,那麼還期望誰來關心呢?
也許我太多情了,非常懷念這次大鵬之旅,不知別人是否也這樣。
寬闊的停機坪,發人思古之幽情。
感謝陳凱劭先生提供1944年美軍繪製東港地圖,現藏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 Feb 22 Wed 2012 09:49
(歷史建築)大鵬營區日治時期軍事設施及建物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