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163.23.202.1/taiwan/chiayi/原嘉義郡水利組合之水閘門及水道4.jpg

    這又是一座位置標示不清的歷史建築,總共花了兩個鐘頭才找到。
    文化局的資料是四維路和世賢路二段之間,事實上跟這兩條路無關,還是看我衛星位置比較真確。
    資料說是五座水門,事實上也是一個建物有五個水門,而不是五個建物。
    看名稱叫水利組合,可以確知是日本時期的產物。
    令人感慨的是,日本人來以前,漢人也開了不少圳道和水門,大部分都是民間自己合資興建,偶而才     有少數地方官出面,糾集地方人士修建。
    而日本人來了,卻能夠由政府把水利事業制度化,嘉惠更多的民眾。
    這種情形,豈能簡化成一句“日本為了進一步剝削,才怎樣建設”嗎?

原嘉義郡水利組合之水閘門及水道(2008.2.9)

    嘉義郡水利組合之水閘門及水道,是一座位置標示不明的歷史建築,總共花了兩個鐘頭才找到。
    文化局的資料:“位世賢路二段與四維路區塊間”,事實上,這兩條路畫不出區塊,也跟它們無關。最後只根據“鄰近大排水溝”這個蛛絲馬跡,找到了這個文化資產。正確的地址應是福全里姜安街12巷8號斜對面。

    乍遇水門,內心仍不免抱怨文化局的資料,所謂“共五門”,事實上是一座建築物上面有六道水門,而不是五座建築物。數詞錯了,也就罷了,量詞用錯了,很容易造成誤會。資訊的不正確,對尋找目標有很大的誤導。

大溪厝別線堰土水門正面

大溪厝別線堰土水門插板全部不見了


    這是一座鋼筋混凝土製水門,水門上有六道圓拱狀的制水閘門。水門上正面分別刻著“嘉義郡水利組合”和“大溪厝別線堰土水門”,前者是建造及管理單位;後者是這個建築物的名稱。背面刻“昭和十一年五月”,是建造年代。

    台灣河流短而坡度陡,水位暴漲暴落,水利設施不但關乎農田灌溉,也關乎排水洩洪。滿清政權的水利政策,完全開放民營,開放私人開發、經營與買賣,官方只管發照和仲裁。這種私設埤圳的修治與管理,由民間負擔,經常發生崩壞和爭水事件,不但對農業收成造成很大的影響,也衍生許多社會問題。

    日本人治台,為了發展米、糖是兩大農業政策,特別重施水利設施。有鑑於傳統水利管理無法確保穩定成長的經濟效益。於是在明治三十三年(1900年)頒《公共埤圳規則》,只要有關公共利害之埤圳,就指定為公共埤圳,賦予法人身份,由官方監督管理。進而在明治四十一年(1908年)頒《官設埤圳規則》,由官方直接興建經營人民無力負擔之農田水利工程。但終究不合於“人民自治”的潮流,大正十年(1921年)頒布《水利組合令》,有計畫的強制組合原有的公共埤圳及官設埤圳,使成為受政府監督的人民自治之公營事業。“嘉義郡水利組合”就是在這時成立的。昭和十九年(1944年),“嘉義郡水利組合”併入“嘉南大圳水利組合”,正式走入歷史。

大溪厝別線堰土水門背面

大溪厝別線堰土水門起揚機具多不完整


    這座位於竹圍子南邊的“大溪厝別線堰土水門”建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五月,正是在“嘉義郡水利組合”時期(1921-1944)。從以前的地籍圖來看,似乎是從道將圳的後庄支線取水,灌溉今嘉義市大溪里地區的農田。也有可能就是《臺灣通史卷27農業志》所載的“大溪厝陂”,“源出番子坑,長十餘里”;不過番子坑在中埔,太遠了,應該是番子溝,番子溝就在嘉義後站,距離上比較合理。

    後來,嘉義市區往西發展,1970年公共工程局規劃興建中央排水幹道,大溪厝別線配合改道,這座水門從此廢棄,土地所有權歸國有財產局。

    最近有市民趙明禮發現了這座水門,為了引起注意,在雅虎(yahoo)進行網拍,果然引起發明人協會理事長陳穗祥的回應,結合當地社區營造,和福全里長等共同向嘉義市政府申請登錄為歷史建築,也獲得審查通過。

大溪厝別線堰土水門

嘉義郡水利組合


    去年4月30日我在水門前,看到用來作水門之關閉以控制流量的插板,已完全不見了。上面的捲楊機具也不完整,有的整個機具不見了,有的上頭還留下水泥護墩,有的機具雖在,組件卻不完整,只剩中軸,中軸有的歪曲,有的脫落,擱在閘門旁邊。混凝土也多處剝落,題記上的“昭和”明顯遭到破壞,還好都不是最近形成的。

    在附近走了一圈,圳道已填入廢土,隱隱可見舊路,國有地還有供民眾停車的剩餘價值,登入為歷史建築的喜悅也還在,社區營造的激情也還在。

    大溪厝別線改道了,它依舊灌溉著大溪里的農田。前一陣子,有人拍了一部記錄片《道將圳上的一畝沃土:大溪厝農的農情記事》,有人指出他們誤把大溪厝別線當作道將圳,但製作用意在人與土地的關係,也不用太計較。中央大水排幹線也還發揮著集水排水的功能,只是惡臭難當,未來難逃加蓋的命運。其實瀏覽嘉義地區的水利資料,大部分的灌溉埤圳和排水設施,還默默的陪伴著嘉義人民,只是管理單位換了,人們的心態也換了。

    惟獨這座水門,沒了功能,成了歷史建築,究竟要怎麼定位呢?那就不能只看嘉義人的想法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