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163.23.202.1/taiwan/jinmen/(明)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特寫.jpg

    金門跟台灣本島不同,一直都和中國大陸血脈相連,始終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穆宗隆慶六(1572)年丁一中任泉州同知時,在當時金門鄉紳簇擁下,登上太武山,興來題了一首詩,勒於石上,這也就是題詩碑的由來。

    本來風景名勝的名人題詠,不足為奇。丁一中當時的官銜是泉州府同知署晉江縣事,五品官,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他雖以詩名,但詩作還稱不上大家,這篇也算不得精絕。他自稱唐順之的學生,但功業文章也遠遜於荊川先生。只是他愛爬山,足跡遍泉南,而且都有留有題詠,當時任期將屆,攀太武對他來說,個人意義大於行政意義。何況當時金門尚未設縣,這樣的官員來訪,已是地方的大事了。而且當時同遊者也題名其上,使這碑刻也就具有歷史文獻的價值。

    題詩早被著錄在方志裡頭,能夠原物重現,本就是我所期待的。本想走軍人公墓那條大眾路線,在網路上搜尋,只看到倒影塔、毋忘在莒刻石等景點,以為不在這條路上。又由於縣政府公佈的資料提到風動石,於是又以線上搜尋的方式,找到“金門部落”有人在討論風動石,似乎就在屏東上太武山的路上。不過版主和訪客所說的風動石,也都不是我要找的,而且兩人雞同鴨講,一個說的是頑石點頭,另一個說的好像也是近代刻的。不過問清版主屏東所在,也決定從屏東上去。其實屏東我以前就曾去過,是從陽翟出來,“迷路”亂走走到的,只是那時沒有登山的準備。

    旅人的心經常隨著現實而變動的,當我看到“斗門古道”的路標時,馬上就改變了心意,想古人題詠,在古道旁比較合理,但一路除了慘叫連連和嬌喘細細外,沒看到什麼古蹟。等倒影塔出現在我眼前,一時啞然失笑,好生失望。

    幸好電視轉播台就近在咫尺,也趕在天黑前來到風動石前,順利訪到了詩碑。

    其實,詩寫得普通,字跡倒是老成穩重,拜訪碑者少所賜,刻畫如新。由於天色漸黑,必須原路下山取車,倉促間沒能細賞,只能期待下次再訪了。

2008.12.18

    

 

    金門跟台灣本島不同,一直都和中國大陸血脈相連,始終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明穆宗隆慶六(1572)年丁一中任泉州同知時,在當時金門鄉紳簇擁下,登上太武山,興來題了兩首詩,勒於石上,這也就是題詩碑的由來。




    本來風景名勝的名人題詠,不足為奇。丁一中當時的官銜是泉州府同知署晉江縣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他雖以詩名,但詩作還稱不上大家,這篇也算不得精絕。他自稱唐順之的學生,但功業文章也遠遜於荊川先生。只是他愛爬山,足跡遍泉南,而且都有留有題詠,當時任期將屆,攀太武對他來說,個人意義大於行政意義。何況當時金門尚未設縣,這樣的官員來訪,已是地方的大事了。這樣的人碰巧這樣的事,於是就成為太武山,甚至金門地方上相當古老的碑刻。而且當時同遊者也都題名其上,更為這碑刻添加極高的文獻價值。

    記得當年唸書時,選修王夢鷗的《小說研究》,由於鷗公當時赴美探親,由謝海平代課。每次上課都帶一本“秘冊”,我懷疑“秘冊”是鷗老平日用心所得,總覺得裡頭考證工夫作得很細,逼得我只好作得更細,更用心收集資料。還記得當時我的學期報告分別是〈東父老父傳〉和〈三水小牘〉,為了確實作好作者考證,還特意去找〈唐尚書省郎官石柱題名〉、〈重修承旨學士壁記〉等碑刻資料來比對,那時就深深體會題名碑在文獻學上的價值與意義。

題詩碑文




    〈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共時性的提供了當時和丁一中登太武山的金門鄉紳姓名,如果能比對當時人的著作或金門各姓宗譜,應更能清楚這些人的身份、地位,對當時金門的開發、發展、聚落、社會經濟等狀況,有更深入的瞭解。

    題詩早被收在《滄海紀遺》和《金門縣志》裡頭,能夠目睹原物,相信是好古人士的共同願望。我是在本年8月25日訪到此碑,8月30日在我無名小站部落格裡回憶訪碑的事前準備,寫道:

“本想走軍人公墓那條大眾路線,在網路上搜尋,只看到倒影塔、毋忘在莒刻石等景點,以為不在這條路上。又由於縣政府公佈的資料提到風動石,於是又以線上搜尋的方式,找到《金門部落》有人在討論風動石,似乎就在屏東上太武山的路上。不過版主和訪客所說的風動石,也都不是我要找的,而且兩人雞同鴨講,一個說的是頑石點頭,另一個說的好像也是近代刻的。不過問清版主屏東所在,也決定從屏東上去。其實屏東我以前就曾去過,是有次從陽翟出來,‘迷路’亂走走到的,只是那時沒有登山的準備。”

計劃永遠比不上變化,實際訪碑的路線,臨時做了改變:

“旅人的心經常隨著現實而變動的,當我看到‘斗門古道’的路標時,馬上就改變了心意,想古人題詠,在古道旁比較合理,但一路除了慘叫連連和嬌喘細細外,沒看到什麼古蹟。等倒影塔出現在我眼前,一時啞然失笑,好生失望。”

“幸好電視轉播台就近在咫尺,也趕在天黑前來到風動石前,順利訪到了詩碑。”

當時對碑的初步印象是:

“其實,詩寫得普通,字跡倒是老成穩重,拜訪碑者少所賜,刻畫如新。由於天色漸黑,必須原路下山取車,倉促間沒能細賞,只能期待下次再訪了。”

鳴鶴刻石


    《金門部落》是相當有名的金門旅遊部落格,版主忘記了先生曾在10月16日在我部落格回應,指示蔡厝也有登山古道,當時不以為意,近因改寫本文,利用網路搜尋,意外發現該部落格在9月26及27兩日,連續發表〈隺鳴〉、〈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兩文,對〈鳴鶴刻石〉作了一番考證,同時也爬上石巔,抄錄了丁詩及同遊者題名,並作初步的校勘,引起一些回響。不敢掠美,特作連結,好之者可往觀之。

    本詩署名“溫陵郡丞前司徒郎丹陽少鶴丁一中”,溫陵是泉州的舊稱,郡丞是州同的雅稱。當時除了順天府和應天府的長官稱府尹(三品),佐官稱府丞(四品)外,其它各府的長官都稱知府(四品),佐官為同知(五品)。前司徒郎是他曾為吏部郎官,丹陽是他的里籍,少鶴是他自號。

    “鳴隺”二字應也是丁一中品題的,〈登太武山〉詩中:“令威舊識蓬瀛路,便擬乘風駕鶴還。”表明他對祖先丁令威的仰慕,令威駕鶴更是他嚮往飛仙的人生態度,所以自號一鶴、少鶴山人。他的恩師唐順之也愛鶴,以鶴徵幫兒子取名。對比詩中“駕鶴”二字的筆劃,“駕”的“馬”旁底下四點,作連筆又點點分明,和“鳴鶴”的“鳴”,它的“鳥”旁底下四點書法相似;而“鶴”字,丁氏在各地所留下來的碑刻均作俗體“隺”,可判兩者均為丁氏所書,無疑也。

眠雲石

風動石




檢視丁肖鶴登太武山題詩碑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