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時候火車經過員林,月台小販就“椪柑、椪柑”個不停,爸爸說:“員林產椪柑。”員林也產蜜餞,我家對面賣蜜餞的黃先生就是員林人。蜜餞的主要材料─李子、梅子,和椪柑一樣都是水果。一直以為這些水果都來自百果山。從小,百果山之名,常讓我興起無限的遐想,也經常聯想到《西遊記》裡的花菓山,應是滿山滿谷水果的仙境。

    第一次上百果山就讓我興奮不起來,山腳下的庭台水榭,久未整理,蔓草叢生,到處都是。山的右側曾經被鎮公所規劃為兒童游樂場,現在也荒廢多時,顯出一派殘破的景象。

神社遺物。原本是“員林神社”現在改為“員林忠烈祠”,還加上不倫不類的現代藝術燈

一之鳥居。清流和神橋變成人行道,社務所不見了

二之鳥居,後面還隱約看得到三之鳥居,石燈籠只剩台子


    一路彳亍上山,山上有個忠烈祠,除旁邊的之字梯和二樓後面樓梯間月洞牆,還有幾許浪漫,其它的看來也很簡陋。不過,視野極好,田野上散佈著農舍,遠處員林市區像玉帶雲般的灰灰白白的把天地間隔開來,似乎還留住一絲往日的風流。

    其實,忠烈祠原來就是日治時期員林神社主殿所在,下面一層原來還有木構的拜殿,現在都拆掉了,拆掉也就算了,新建的忠烈祠,似乎在原來主殿的石柱上頭先搭一座浩然台,然後在和浩然台等高位置後頭,加蓋一個像戲台的中國式小型宮殿,於是樓下看起來像涼亭,樓上卻是不台不殿的,整體看來,就是不倫不類。

大致完整的狛犬




    左邊還建有一座五層塔,據說1965年有農民挖掘到八卦山戰役的抗日義士骸骨四五千具,或許這是建塔的用意。但員林在台灣史上不曾發生大戰鬥,在那個戒嚴的歲月裡一些抗日史實多少帶有取媚高層的意味。也許這個史實經不起考驗,塔的功能也就改變了,變成遊客休憩之所。日本人佔台,一點也不溫柔,國人應當設法記憶這段不愉快的歷史,但歷史不應廉價消費,在祠邊置塔,實在是另一個不協調。

    據當地友人表示,這裡原有石製的水手洗,現在也不知移到哪裡,只剩下一匹挖去菊花飾的銅馬,依舊昂首抬腳等待那遠颺不再歸來的大神。

剜去腹部菊飾的銅馬

刻意塗掉文字的石碑

    所幸,其它神社的遺物保存得還好,其中L型的參道,還有三道鳥居、一對高麗犬,都是神社迷們參訪的重點。尤其一之鳥居,雖然蓋了不倫不類的中式的歇山頂,但巨大高聳的身形,仍是全台所罕見。

    鳥居旁的員林神社碑石還在原處,只是神社二字被改為忠烈祠。根據舊照片,鳥居前曾經一泓清泉,水面虹橋橫跨;走進鳥居,仿唐風格的社務倚立於山麓;對對石燈挾神道層層遞遞,迎向山巔精巧的神殿;在茵草灌木的陪襯下,通體幽雅肅穆,可惜後來全都改觀了。

    日本菊花與劍的民族性格,經常在殘暴的外表飾以優雅,沒人喜歡殘暴,但優雅不因殘暴而無價。雖然神社原本就有宣揚政教的功能,但多少也帶有優雅教育的內涵。當年國民政府“消滅日本帝國主義遺毒”的政策,未免太虎狼了。把參道拉得筆直,把草木扶疏的庭園改為廣場,加上獅子會、扶輪社捐贈的亭亭台台。眼前看到的,就只剩下庸俗一片。

改建的浩然台和二樓的忠烈祠,礎基疑是遺物

拆掉拜殿,在左側另新建中式五層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