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湖口公學校遺址在新豐中崙和湖口波羅汶交界處,不太好找,找了兩次才找到。第一次在湖口國小附近猛找,根本差很遠。

    要到大湖口公學校,應該從新豐北走1號省道,到湖口鄉界有一座高架橋,不能上去,要改走橋左邊的舊省道,看到波羅汶三元宮的大型指標,就左轉進去直走,第一個叉路不能左轉,左轉路比較寛,但那是通往三元宮的路,直走路愈走愈小,隨路曲曲折折就可以看到遺址了。

大湖口公學校遺址的校門和建校石碑


    其實,所謂遺址,也只有校門和─塊《大湖口公學校之跡》石碑了。《大湖口公學校之跡》是1935年廢校時,由吳永標老師以日文撰寫,記載了創設學校,更名中崙公學校,還有在大湖口、新庄仔、貓兒錠(鳳崗)設立分校,還有這些分校後來分合的經過,內容非常珍貴,可以作為考查地方教育發展的研究材料。

    台灣日治時期遺存的學校不少,不少學校別說校門,連教室、禮堂、神社、奉真殿都還保留當年的原樣,可是大湖口公學校只剩下校門和石碑而已,其它連個建築基址都蕩然消失了。

大湖口公學校之跡


    好在古蹟、歷史建築的價值高低,不全在保存完好與否,主要還在意義的大小。這個遺址存在的意義,正說明了整個大湖口發展的歷史。

大湖口公學校之跡碑陰


    日本人治台,為了推動地方政務,在地方行政公所附近,同時設置學校及警察局。我們今天看到的大湖口公學校,是當時大湖口(今湖口)、紅毛港(今新豐)兩個地區唯一的學校,位置實在偏僻,但當年這裡卻是湖口、新豐最發達的地區。

    跡象顯示,湖口、新豐地區是從紅毛港、中崙、波羅汶一路發展過來的。其中波羅汶,是湖口最早開發的地方,三元宮創建年代比老湖口三元宮還老,村口一排拱門式連棟紅磚街屋,斑駁的身影,見證了當年街市的繁榮。

波羅汶連棟老街屋


    建於1906年的大湖口公學校的歷史意義,說明了當時波羅汶還保持著相當繁榮的景象,也說明日本人很早就在這裡推動地方政務。只是好景不常,當日本人改建新竹段鐵路,並在老湖口設站,一切繁榮景象都給老湖口拉了過去。等到鐵道西移,新湖口又把老湖口的繁榮拉扯過去。

    多少年過去了,當人們想起老湖口時,1號省道為老湖口帶來觀光客,一度人去樓空的湖口老街,人口開始回流了。

波羅汶三元宮


    而波羅汶呢?當繁景不再時,也沒多少人移到老湖口,更別說新湖口了。鉛華卸去後,就開始了樸素的生活。一直相信土地能供應他們生活的溫飽,把收成奉獻給保佑他們的神明。三元宮每年迎神賽會,廟舊了,就改建,神像黑了,就配金身。生活的富足感,似乎一直都沒遠離他們。

    我相信在1935年廢校的大湖口公學校,曾為地方造就不少人才,但這個時候,我不想細數這教育搖籃的偉大成就。現在學校沒了,而這個地方的人們卻仍保有原來的生活智慧,這不知該感謝誰?

    學妹兼同事林素珍也是波羅汶人,很少聽她說起這個地方,也許這樣,才給人遺世獨立的感覺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