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綠島,以前叫火燒島,在今台東海岸晴天目力可及之處,所以,漢人“開發”台東有多久,綠島漢移民就有多久。

    乾隆間綠島已有漢人出沒,嘉慶八年(1803年),屏東小琉球人陸續前來開墾,從公館為中心,往南往西漸次開墾,有王氏族人也在這時入墾柚子湖



    本年九月10日在蘭嶼蓋了《鄉鎮護照》章後,想“順道”前往綠島,沒想到各家遊輪搞聯營,12:40不顧碼頭還有20多名散客,就開走最後一班船了。有了這次教訓,當月28日深夜,我又來到富岡,在收費不低又極簡陋的旅館守候首班船。

    純“蓋章”的行程,想原船回富岡,只能利用遊客下船的時間,衝進離碼頭最近的安檢所蓋個章,就必須衝回船艙。於是,一上船就選了靠門的位置,為衝刺做準備。遊輪開航時依例播放安全宣導短片,中止了洋基金鶯之戰的轉播。使我不得不回座位,靜候球賽的繼續。

    綠島航程不長,但船公司的人很有經驗的發放嘔吐袋,坐我旁邊一對老夫婦說是在地人不用。以前小四表哥在東南亞投資不順時,曾到綠島開觀光潛艇,後來包下國民旅舍經營一段時日。88級畢業生曾美玲據說也分發到這裡任教,歌手王夢麟好像也曾到這裡投資。記得帶89甲畢業典禮前的班旅,還有去年帶96甲畢業旅行,都有學生受傷,送衛生所治療,醫生和護士都來自本島。甚至幾次夜宿的民宿主人,也沒有所謂在地人。乍聽有這樣的人,加上這樣的年紀,怎不吸引我注意呢?

    “住公館,幾若代,有厝佇遐,無人住。”看來不只是“在地人”,還是“先住民”。那原住民呢?在島上發現很多史前文化遺址,而且很多阿美族人認為祖先來自火燒島,人類學家也認為島上原住民生活與蘭嶼、恆春半島有連繫。

    “無看過。”73歲老人,或許在他小時候,原住民就離開綠島,或者全部“漢化”了。我原先以為日本人或國民黨把他們遷走的。好奇日本人和國民黨在這裡做了什麼?

    老人不疾不徐的說:“日本人起派出所,起燈塔,起工廠,起學校。”說到學校,皺巴巴的臉上,突然浮出孺慕的表情。

    “阮先生叫某某さん。”一向對日本老師有兇巴巴的刻板印象,可老一輩人特別懷念他們。或許他們一輩子也就只有這個老師吧?或者還有別的原因?老人受教育不多,工作呢?

    “以早烘柴魚,這陣無頭路,佮後生住台東。”柴魚加工場曾是島上唯一的產業,日本人南喜一郎1930年建的,也傳進技術,戰後換了許多老闆,老人的工作有一陣、沒一陣的,沒事做只好跟人去捕魚。看來老人沒受到公家多少照顧。

    “政府來,見若會曉起枷牢。”監獄是時代的產物,但無形中也禁錮了綠島的社經發展。不過終究還是禁錮不了綠島人的心,等交通條件改善後,發展中的台東市和成功新港吸走了不少綠島移民,也挖走了不少燻製柴魚的工人,工廠也悄悄的停工改建了。這對綠島人來說,幸運嗎?



    突然想起“柚子湖”,老人將眼光移向遠方。“徙了了囉,台北人規个攏買去,講欲辦觀光。”我也是台北人,台北人象徵什麼?那段時間,很多財團相中綠島,隨後就是一批“淘金客”。柚仔湖人不是搬到南寮,就是回本島了。

    儘管難得和在地人聊天,但船進港時,我也必須到梯口準備,只好“狠”下心來“不辭而別”。待我衝回空蕩蕩的船艙後,記憶深處的柚子湖聚落全都浮現出來,滿腦子都是斑駁的珊瑚石牆,也不知什麼時候昏昏睡去,一直等到清艙工人叫醒我,船已泊在富岡補給碼頭,害得自己多繞了一些路才回到遊客中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