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到5596米高的玉龍雪山迎向朝陽的丰彩,心中就止不住的興奮。


在海拔3358米的高度等待索車,遊客們臉部還都掩不住的興奮。


索道只能拉到4506米的高度,接下來就要克服高原反應往上走,我只走到“3”上面拐角那棟房子。


高山上,雲靄說來就來,我想這個高度應該有4600米吧?


不否認《印象麗江》表演精彩,只不過因此沒看到冰川就可惜了。


白水台上游的深潭,真是清澈見底,水呈淺藍是帶銅離子之故。


白水河上的白水台,多少經過人工化處理,使藍月谷成為景點。


藍月谷裡的鏡潭湖,湖水或藍或綠,色澤繽紛多變。


這幾株雲杉浸在水裡,給人原始的感覺。


偶遇的小牛,頗有怡然自得的感覺。


藍月谷最後一座瀑布,平直的石床,多少經過整治。


玉水寨不像個自然村,所以就不進去了。


玉峰寺前熱情的納西老太太,遊客雖少,但仍賣力地跳著迎賓舞。


有這群小喇嘛頌經,玉峰寺才像座“活著”的廟。


著名的萬朵山花,有 500年歷史,這時曾保護它的那都老人已住進療養院了。


這株雲南含笑也有 230年的歷史。


十里香院正堂頂部和隔壁裡,還保存完整的壁畫。
 

    玉龍雪山是納西人的神山,為三多神的化身,每年農曆二月八日,納西人都會聚在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白沙鄉玉龍村的北嶽廟舉行隆重的三多節,三多現在多寫成“三朵”。此廟院門大書“恩溥三多”,大殿供奉三多神像,顯然,照當地民眾稱作“三多閣”較為合宜,那為什麼稱為“北嶽廟”?

    原來麗江以前是三賧之地,後來歸附南詔王異牟尋,異牟尋摹仿漢唐典制,封禪五嶽四凟,以玉龍雪山為北嶽。北嶽廟建於唐大曆十四年(779年),有人說是木氏先祖建的,不知根據什麼?忽必烈征大理,封為“大聖北嶽定國安邦景帝”(沈德符《萬曆野獲編》)。

    徐霞客曾多次“瞻”雪山,他曾評解脫林:“乃麗江之首剎,即玉龍寺之在雪山者,不及也。”此玉龍寺,應該就是“玉龍祠”,北嶽廟的別稱,不過,他也沒去過,雪山當然也只能看而已。

    拜現代科技之賜,只要做好準備,男女老幼的能搭纜車索道登山。雖然園區也有告示或建議,我年過60,有高血壓,一路上也沒人查問,就這樣上到了4506米海拔觀景台。事實上也是多慮的,70歲以上老人還能免費。

    玉龍雪山共13峰,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但一般遊客只能上到海拔4680米的冰川公園。我紅景天也吃了,紅牛也喝了,帶了三瓶罐氧氣,最後也沒能走完全程。只恨臨時跟導遊訂了《印象麗江》的票,導遊限訂了下山時間,只好半途而廢,真是“有錢難買早知道”。

    其實當時狀況也不甚好,就不住地喘,本來十步才吸一次氧,後來變成五步就必須再吸一次。就這樣錯過人生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冰川的機會。

    憑良心說,藝術修養不足,實在看不出《印象麗江》的門道,每天兩場,能場場滿場,也大概只有中國這樣人口眾多的國家才能做到。整場演出,我感慨大於欣賞。

    每天從麗江出發的旅行團,數量極大,其中到玉龍雪山最多,旅行社賣的行程,價差不小,價差主要表現在贈品多少,還有景點的門票,甚至景區電瓶車的車票。這裡所謂贈品,就是早餐、氧氣和羽絨衣。遊客在旅行社買行程時,也許多考慮一些經濟問題,其實上了遊覽車,在導遊三寸不爛之舌的攛掇下,沒買的也都買了,沒租的也都租了,最後還是回到原價位,甚至高了許多。

    藍月谷是一個套票行程,如果原本不包含藍月谷的,會轉搭其他車子回麗江,可導遊收了一會兒錢,也沒人換車。同理,到了藍月谷也沒人不買電瓶車票。

    藍月谷是白水河一段山谷,白水河是雪山消融下來的雪水河,原本就通往雲杉坪、犛牛坪必經要道,有人就在白水河大橋下,摹仿中甸三壩的白水台,修造了人工小瀑布,引起遊人駐足,於是取名藍月谷,在人工整治下,就形成了新的景區。

    從我拙眼看到的,整治重點主要放在河床上的瀑布,以磨平、打削、搬移或填水泥的方式,形成各式各樣的洩流,以凸顯不同的特色。同時選四座潭作造景藝術,修築觀景步道,分別取名玉液湖、鏡潭湖、雪月湖和聽濤湖,另修電瓶車道,以便遊客上下。

    白水河原本就多礦物質,石灰質使河床和石頭呈現白白的底色;而帶銅離子的河水,形成各式各樣的藍,有天空藍、有寶石藍;而倒映的山林,也讓湖面鋪上各形各色的綠,有茵綠、碧綠還有墨綠。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出繽紛複繁的色澤,把湖區打扮得明豔動人。在白水台上游不知名的大潭裡,水特別清澈,直透河床,底部岩河仿佛用淡藍畫筆皴染出來,十分可愛。下游的潭水較急,河面散佈著大大小小的洲渚,楊條柳枝,隨風輕拂,河畔偶有覓草的小牛,天地之間形成悠然自得的景象,也令人留連。

    北嶽廟雖然祭拜玉龍雪山,其實,位置最接近雪山的玉峰寺。它建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屬藏傳佛教。這間廟目前也和白沙壁畫、玉水寨、東巴谷、東巴王國、玉柱擎天、東巴萬神園綁在一起賣聯票,因為都在一條旅遊線上,所以麗江那邊賣的玉龍雪山團也有這條線。我參觀白沙壁畫後,趁天沒暗,臨時搭公交上玉水寨,才下車,環顧廣場,感覺就像早期的九族文化村,購票必定後悔,於是徒步走回玉峰寺,很慶幸當時明智的決定。

    寺前有條商店街,我卻得晚,幾乎都收攤了,想必生意也不好,只古董店還開著,店員不太想議價,雖沒成交,但能感受到純樸的氣息。大門口納西老婦牽手歌舞,表示歡迎,很有意思。寺內好幾個院落,正殿有小喇嘛在誦經,雖然偶爾會偷眼暗窺,但頗令我感動,畢竟在大陸有僧侶的廟實在太少了。佛龕和壁畫都很新,沒多少參觀價值。

    玉峰寺最值的看的,就是萬朵山花和十里香院。十里香院有兩株230多歲的雲南含笑,十里香是它的別名,最重要的是它西房正堂的頂部和隔壁還遺存壁畫,白沙不少壁畫都移到博物館保存,能在原地看到壁畫,也著實令人感動。

    萬朵山茶種植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兩株不同品種的山茶靠栽而成,一株是照殿紅(又稱獅子頭)花開並蒂,為九叢花蕊,十八花瓣,俗稱九心十八瓣;另一株是紅花油茶(又稱早桃紅),單朵,一叢花蕊。花株在生長過程中,經人工編織成三坊花牆,一頂花蓋,形成莖幹枝條纏綿景象,又稱合歡樹。媒體又加給它“雲嶺第一枝”、“環球第一樹”和“山茶之王”等稱號。這還留傳著那都老人護花的故事,經歷文革的人應會特別感動。我參觀時,坐椅還在,好似主人才剛出去,其實已住進醫院,今年9月10日死訊傳來,為之嘆惋。

    徐霞客崇禎十二年(1636年)2月9日在木家院看到“樓前茶樹,盤蔭數畝,高與樓齊。其本徑尺者三四株叢起,四旁萎蕤,下覆甚密,不能中窺。其花尚未全舒,止數十朵,高綴叢葉中,雖大而不能近覷。且花少葉盛,未見燦爛之妙,若待月終,便成火樹霞林,借此間地寒,花較遲也。”這株茶樹當時60歲,居然就有“南中之冠”,而玉峰寺這株,在當時已149歲,似乎還沒引起木府注意,67年後,在樹旁興建玉峰寺,莫非有所關連,惜文獻不足徵,也或許不重要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