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定要將人像和詩篇塑得如此巨大,才顯得出偉大嗎?


一定要將杜甫故里擴建成這樣宏偉,才能真實全面展現詩人的相貌嗎?


1962年能找到杜甫誕生窰,本身就是一部傳奇。


杜家來鞏縣赴縣令任,四代85年仍住此寒窰,又是另一部傳奇。



杜甫陵墓,最前面是清乾隆時的碑,後面石碑據說是唐代的。

 

    1962年,世界和平理事會推選杜甫為“世界文化名人”,同時也準備辦理“詩人杜甫誕1250周年紀念大會”。

    於是中國國務院文化部委託河南文物工作隊,進行實地確定杜甫故里工作,從1959年開始,前後四次。這個工作的線索是《杜甫年譜》記載的“杜甫生於河南鞏縣東二里之瑶灣”,於是南瑤灣村筆架山的磚窰成為實地核實區域,最後李長有居住的磚窰被指定為杜甫的誕生地,理由是只有這個窰洞用窰磚,而且都是古磚,最晚的磚也是五代時期的。當年4月中國政府向世界發布消息,次年李長有搬出窰洞,千年民宅成為國有,列入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文化局特撥5000元進行修繕,範圍包括唐代磚砌杜甫誕生窰,清代建築的南廂房,還有僅留遺址的北廂房和臨街房三間。

    1964年設立杜甫古里紀念館時,河南文物工作隊副研究員傅永魁寫信給文化部長沈雁冰(茅盾)請求題字,結果部長推給中國科學院的郭沫若,最後還真的請到了紀念館和“杜甫誕生窰”的題字,有了郭老的題字,等於確定了杜甫故里,紀念館也就堂堂皇皇的對外開放了。

    後來為了擴大園區範圍,南瑤灣其他37戶村民也搬了出去,20畝的空間,規劃了瞻雪閣、上院、壯遊園、三友堂、懷鄉苑、萬匯園等建築,欲以“來自這片土地,又回歸這片土地”為主题,全面展現真實的杜甫。說實在的,我仍愛杜詩,但一點也不想這樣認識他。尤其從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舉家遷來赴鞏縣縣令任,歷經杜審言、杜閑、杜甫,四代85年,為何仍在偏鄉山下窰洞居住,更是不解。

    既然說鞏縣是杜甫出生地,落葉歸根,杜甫葬在鞏縣也是極自然的事。偏偏現在全中國的杜甫墓竟然有八座。

    杜甫晚年貧病交加,甚至流傳脹飲而死的說法,對於他的死因,傳說紛紜,但無力歸葬,則無疑異,他的靈柩一直停厝在岳陽,直到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其孫杜嗣業才來收拾遺骸,並在途經荊州時,向當時刺史元稹求了一篇《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繫銘并序》,至於歸葬地點,元稹自以為是認為祖塋所在,“合窆我杜子美於首陽之前山”。不過,鞏義人都相信是在康店鄉的康店村,現在杜甫陵園顯然經過後人整治,出自對詩人的尊敬,規模不小,和我想像的窮酸,有很大的差距。中國人商業化的處理歷史文物,和我想接觸的歷史樣像,向來就有很大的距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