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0150
夜色下的高句麗國內城的西門牆

IMG_0205
只有西牆外的排水涵洞遺址有古老的印記

IMG_0254
高句麗丸都山城的南門城址是目前開放的入口

IMG_0231
高句麗丸都山城的宮殿遺址,比五女山城壯觀多了。

IMG_0285
禹山五盔墳5號墓入口,內有壁畫,說明高句麗接受了漢文化。

IMG_0292
禹山四神墓,不知跟《太王四神記》有關否?

IMG_0295
好太王碑,鎖在碑亭裡,裡外都是韓國遊客。

IMG_0298
好太王陵,裡面葬的不是裴勇俊。

 IMG_0310  
好太王之子長壽王陵,有東方金字塔的美稱。

IMG_0321
將軍墳 1號陪墳,據說是長壽王的妃子墓。這種墓制,遼東半島很常見。

IMG_0325  
勃肯鞋店裡可以無限期保固,但總覺得沒這位師傅修得仔細。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蘇州會議,正式列入“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範圍包括3座王城、14座王陵及26座貴族墓,除五女山城外,都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

    高句麗以五女山城為都城,前後達40年,一直到第二代的琉璃明王二十二年(公元3年),將都城遷往現在集安市的國內城,並在國內附近建丸都城作為衛城。

    公元11年王莽徵調高句麗人伐胡,發生逃兵為寇之事,王莽歸咎,降高句麗王為下句麗侯。第三代大武神王五年(公元22年),殺東扶餘王帶素,引起漢遼東郡太守發兵討伐,後來決定遣使朝貢,漢光武帝才恢復了他的名號。

    第六代的太祖大王開始築遼西十城,和漢軍開始發生正面衝突,襲擊漢朝統治象徴的玄菟、遼東各郡。東漢以後,中原動亂,大小政權對立,個個都想拓展勢力,這時高句麗也想對外擴張,戰爭不可必免。公孫度、曹魏毋丘儉、前燕慕容皝都對高句麗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丸都城幾度失陷,瀕於亡國。

    到了第十九代好太王,國力來到鼎盛期,不但屢屢擊敗宿敵百濟,而且給予慕容鮮卑另一個政權──後燕致命的打擊。其子長壽王在位時,漢人馮跋殺後燕國君慕容熙,扶高句麗人慕容雲即天王位,復名高雲,改元正始,是為北燕。高雲不久遇弒,馮跋自立,其弟馮弘繼位。馮弘遭到北魏持續性攻擊,最後只好自焚宮室、城邑,率領子女、後宮、宗族及龍城百姓,隨高句麗援軍撤退,後為長壽王所殺。當時北魏和劉宋都想拉攏長壽王,但他保持等距關係,分別向東晉、北魏、北齊、劉宋、南齊遣使朝貢,接受封號,保持他在遼東半島的實力。427年,遷都平壤,專心經營朝鮮半島,對新羅、百濟、倭國發動戰爭,使高句麗成為東亞最強大的國家。

    隋朝統一了中原,但對高句麗卻無可奈何,四次御駕親征,不但毫無所獲,而且折損國力,加速滅亡。唐朝對高句麗也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戰爭,其中一次還是一世英主唐太宗御駕親征,不過最後在他們內部不和,唐軍和新羅聯手夾擊之下,滅了這個長達705年的國家。

    唐朝雖然設了安東都護府統其地,不過,30年後,又全被新興國家──渤海國所奄有了。

    集安到處都是古高句麗國的遺蹟。我原本規劃一天半的行程,抵達當地,已是下午六點,安頓好住所,天未全暗,就近尋訪了“國內城”舊址。很快的,從東門沿外牆繞到南門,再進門沿內牆來到西門,餐後再從“高句麗遺址公園”走到北門,沿外牆走到西北角樓。第二天清早,再從北門沿內牆走到西門,再沿外牆走回酒店。兩趟下來,除了西牆外大型石砌涵洞遺址外,很難令人發思古之幽情,主要牆面石體有如新砌,原來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設輯安縣,後來也有了縣城,城牆和四座城門,或許都沿用了古高句麗國內城舊制而興建的,但石材大量抽換,所以看起來就萬古長新。對比民國舊照,四座門樓不知何時拆了,城牆和角樓也只剩牆腳部分,高度不足原來1/3。所以現在的遺蹟,大概只能體驗當時國內城的位置和大小。周長2741米,相較於唐長安城,作為高句麗王宮和行政機構所在的國內城,是小了許多。

    丸都城又稱尉那岩城,依山而建,北高南低,周長為6395米,比國內城宏偉多了。可見丸都雖是衛城,但國君居住時間應該比國內城多。山城目前開放從南牆門址進入,可以參觀當地人稱為點將台的瞭望台,還有跟“鯉魚退兵”故事有關的蓮花池,另外還有山上王在公元198年建的宮殿遺址。從城牆俯瞰山下,積石纍纍,應該是王陵或貴族墓葬群,本想順便參觀,可是“考古現場,禁止進入”,只好打消念頭,也大大的縮短了我在集安的行程。

    禹山貴族墓葬群目前只開放五盔墳5號墓,其餘禹山2110王陵,YM2112號墓,四盔墳、四神墓等,只能瀏覽外觀。

    好太王碑、好太王陵和長壽王陵是參觀重點,好太王碑全稱“國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碑”,公元414年長壽王為紀念其父好太王功績刻立的,隸楷字體,共1771字。好太王陵在離碑不遠處,墓室不大,設在陵墓頂端,可登臨參觀。長壽王陵,當地人俗稱將軍墳,形制雄偉,有東方金字塔之稱,其側1號(M0002)陪墳形制也很特殊,據說葬其妃子。

    這三個景點,遇到的都是韓國遊客,其中還有高中學生團,他們停留甚久,很認真的聽導遊講解,紀念品銷售點裡,店員個個流利的韓語。從長春下飛機,很多人聽我操外地國語,劈口就問我是不是朝族、鮮族,住翠園賓館也可以聽到韓語。韓劇《太王四神記》敷衍的就是好太王的故事,據說還是裴勇俊主演,韓國人可不是為此而來,從他們的表情看得出是來朝聖的,好太王可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

    我在集安的參觀就一晚加一個上午,丸都山城和五盔墳5號墓去得早,只有我一個客人,但還是有專門的導遊為我講解,重點只有一個:高句麗不是韓國人的祖先。

    高句麗立國,很長一段時間和中國魏晉南北朝重疊,不知是否曾被定性為地方割據勢力,為何不在五胡之列,也不在十六國之列?這在以前似乎不重要,但最近聽說有所謂的“高句麗爭議”,在中、朝、韓、日學界引起很大爭議,也經常成為政治問題。例如韓國首都不再稱“漢城”,而改名“首爾”;朝鮮金日成下令摧毀“箕子墓”,聲稱裡頭空無一物;在中國境內的高句麗王城列世遺的同一年,朝鮮也不干示弱地將在平壤的“高句麗墓葬群”列入世遺;而中共中央宣傳部也以民族意識的理由,禁了韓劇《朱蒙》和《太王四神記》。

    其實我沒太多時間思考這些,因為在太王陵東側祭台遺址附近,右腳的勃肯鞋脫了底,現實問題比較重要,回到集安市區,先買新鞋,再去修鞋。13:50告別高句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