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在明代還是“無主”狀態。豐臣秀吉開始招諭高山國王進貢,到德川家康時代,在臣服了中山國(琉球)之後,又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允許長崎代官村山等安派次子村山秋安率船13艘到台灣,以軍事行動開拓商業據點,這對中國而言還不算窺其南鄙,但也引起福建巡撫黃承玄注意,“恐其流突中國”,沿海戒備。

    秋安的船隊在琉球被暴風雨打散,有九艘分別漂到浙江、福建,被中國官員當作倭寇,發動攻擊。

    其中,秋安部將明石道友漂到東湧(東引),竟把黃承玄所遣的偵使董伯起擄回日本,第二年明石以送還董伯起的名義到福建試探中國的態度,中國方面只是由福建海道副使韓仲雍警告“勿戀住東蕃(台灣)”,不然就實行海禁,讓住台“商販”安全和貿易都得不到保障。

    安等不知秋安的船飄到越南,另派桃煙門率船隊出海搜尋,沒想到在東沙島觸礁擱淺。水標參將沈有容前往圍剿,為了避免困獸之鬥,請明石道友修書一札,促使桃煙門率部投降。

    當年的東沙,也就是現在的東莒,位於東莒的大埔石刻,記載了沈有容在萬曆四十五(1617)年不傷一兵一卒的情況下,生擒倭寇六十九人的偉大功績。




    由於先前曾在澎湖媽宮天后宮參拜過“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殘碑,對這位《明史》有傳的“民族英雄”有粗淺的認識。

    作一個軍人,有平倭、退番、撫寇等戰功,這些戰功,又和台灣有關,難怪海峽兩岸都爭相頌揚這樣的英雄,個人對他也表示深深的敬佩。

    只是想到,當時世界各國有了羅盤之利,紛紛走向海洋,而這個偉大的中國,卻只能圍起了長城,固守著黃色土地,滿腦子想的,就只是不讓外族“入侵”,一點進取之心也沒有。

    這樣說好了,人家什麼東夷、西夷都殺到家門口了,中國只能靠幾個英雄象徵性的驅趕驅趕,這些驅趕敵人的英雄是很可敬的,但這個沒有開展性格的國家卻令人失望透頂。這又有什麼好驕傲的,還不如欣賞董應舉蒼勁的書法來得實際。

    石刻上的文字內容出自董應舉之手,董應舉是連江人,進士出身,當時以吏部文選司員外罷官回原籍,剛好就近經歷了這個事件,對當事人發出建議,對事件的始末也詳加紀錄,這些文字全收錄在他的《崇相集》裡。要不是他向黃承玄建議起復沈有容,也就沒有這樣的勝利,嚴格說來,他也是一位維護祖國領土主權的可敬人物呢。

大埔石刻前的海岸

東莒名勝─獅朝東洋


    參訪大埔石刻,原本只是想看它刻了什麼。沒想到它被放在亭子裡頭,外面還罩上一塊玻璃。

    記憶中,在中國大陸也有類似保護古蹟的方法,雖然有點滑稽,但看到潭子公園裡阿里史碑上面的遊客“傑作”,想來也不得不這樣設計。只是當初石刻出土,發現居然是抗日重要文獻,竟然還有切割挖掘,易地保存之議,幸好指揮官好大喜功的蓋了這座不倫不類的亭子,現在“懷古亭”不能拆除,也只好連同這種軍中慣見的諂媚阿諛心態,一起保存下來了。

    在那“仇匪恨共”的年代,為了沖淡“內鬥、內戰”的色彩,“反日”、“抗日”的題材,多少可以“加強民族精神教育,培養民族情操”。只是明朝人不用培養這樣的精神和情操,現代,用不著董應舉和沈有容來做了。

東莒名勝─呂何崖


    大埔石刻在東莒,要去東莒旅遊,一下船就必須租車,機車比較便宜,對不會騎機車的人來說,只好包計程車。

    在碼頭攬客的是個大陸新娘,一直推說對東莒人文地理不熟,把我丟在飯館等候她的男人,就忙著幫也是大陸新娘的飯店老板娘洗菜。

    飯店裡進進出出的都是阿兵哥,張張年輕又無奈的臉,個個奔向電腦桌前,埋身在虛擬世界裡。幸好沒人跟我搶電視,居然也能在離本島那麼遠的地方看到NBA熱火封王的一刻。

    磨了個把鐘頭,導遊司機終於來了。一上車就聽他絮絮叨叨的,好似很久沒和人說話。前妻受不了孤島生活,“丟”下三個小孩,跑回高雄。其實也沒真“丟”,因為他兩個孩子分別在台師和高師,都離她比較近些,第三個孩子在馬祖高中,也準備投奔母親的懷抱。

    對於未來,這位幾乎獨占東莒客運、餐飲、住宿等事業的男人的臉上,看不出有多少野心。只覺得在過一天算一天,不想在島上開展出什麼。也許東莒人的進取,早就隨著“移民”到本島去了吧?幸好也沒有財團看上東莒,入侵的只是年輕貌美的紅粉兵團。

    在東北季風肆意侵襲的季節裡,還留在東莒的男人,想必也鑽進春意盎然的暖衾香帳裡,飽飽的享受銷魂的人生。他們在享受來自中國的“入侵”。或許主權分裂和領土分裂是兩碼子的事,明朝沒有這樣的事,所以,這樣的“入侵”,更不干董應舉和沈有容的事了。



檢視大埔石刻的地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