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她時,依舊美麗,匆匆已近兩年。

    中廣電台民雄分台日式招待所早在2001年11月28日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當年縣政府就立刻將它推出來,連同附近的日式宿舍參加文建會主辦的歷史建築百景徵選。不過,我初次造訪,已是2005年8月中了。

    那時下著雨,細細的,地未曾濕,它的軀體,被鋼樑、鷹架、絲網包裹著,加上天色昏暗,看不真確,只好驅車到民雄市區,來到大士廟,天已全黑。

整修中的招待所。




    再次造訪忘了在什麼時候了,也在雨中,它包裹更厚更重,啥也沒瞧著。

    2009年1月21日,我三訪時,在晴朗的陽光照耀下,它以整修後全新的身姿展現在我眼前。

    主體是和式建築,糅進了西洋風格,刻意左右不對襯來顯示它的變化,進口設在中央偏右處,車寄簡單樸實,柱腳洗石嵌入卵石,既有本土特色,又有現代風格。

招待所的新面貌。






    兩樓寄棟式屋頂建築為主,樓下右間,方窗左右以圓窗為飾。主建築後面配以切妻式一樓平房,高低有緻,有廊簷相連接。整體感覺是簡潔有變化。

    根據資料,民雄放送所建於昭和十二年(1937年),當時中日戰爭剛剛開打,它的用意是對中國戰場上的日本軍民廣播。等昭和十五年(1941年)9月28日完工啟用時,太平洋戰爭還沒開打。

    招待所雖然是放送所的附屬建築,從它的規模和材料來看,日本當時的財力、物力,並沒有受中日戰爭太多的影響,等到太平洋戰起,經濟陷入困境,就造不出這樣的建築了。

招待所的進口,雨庇柱基有特色,旁邊有圓窗。

招待所的鬼瓦。






    資料上說這棟建築是供放送所日籍工作人員入住,初期或許這樣,但它終究是招待所,提供公務出差,甚至行旅住宿,才是它原初目的。

    只是隨著戰局加緊,人力物力調度的頻仍,就不免佔用的情形。不過,戰爭很快的結束,1945年中國廣播公司接收了放送所,也招收了招待所,或許借作宿舍使用。受到歲月的摧折,終於走向閑置的命運,幸好在廢棄之前,又重新加以整修,賦以全新的面貌。

    縣政府在維修時,也在周邊做了美化工程,突出建築物的美感,相信在夜幕低垂時,石燈放出的光線,會使它更形神秘、美麗。

    就在我盡情的捕捉它歷史身影之際,隨我而來的蜂蝶也不斷也搜尋粉蜜,春暖大地充滿無限生機。當年入住招待所的人們也曾享受過這份和諧麼?物換星移,他們現在去哪了?曾在我身邊飛舞的蜂蝶又去哪了?美麗的依舊美麗,但重逢的心情應該很不相同。

招待所的內部。

招待所周邊美化工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