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廣場仿古建築,可惜沒多少商家進駐。中間的天宮閣,是海內孤品天宮樓閣的放大版。 


新建的普光明殿走和風。 


面闊九間的大雄寶殿是金代重建的,正脊上有古代最大的鴟吻,右邊那個是金代故物。 


大雄寶殿內的二十諸天是明代泥塑精品。


大雄寶殿內的五方佛也是明代泥塑精品。


大雄寶殿牆上的壁畫是光緒十六年當地畫工董安等人繪製的。 


大雄寶殿上的平棋是明宣德年間補裝,光緒初年重新彩繪。 


華嚴寶塔是熱點,但它是現代建築。 


華嚴寶塔地宮供奉元代慧明禪師舍利。


薄伽教藏殿的合掌露齒菩薩有東方維納斯之美稱。 


薄伽教藏殿壁藏,作雙層重樓式結構,《契丹藏》原本貯藏在櫥櫃裡。 


面闊五間的薄伽教藏殿,是遼代建築。 


遼代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彌足珍貴。 


大同純陽宮的三清殿,前有獻殿。 


大同純陽宮門票含大同鼓樓,可攀登。 


漢式的大同清真寺。


華嚴寺南面的民居已完成拆除,不知作何規劃。


仿明式大同古城清遠門,現在不走人,未來也不走車。裡頭是空心的,或許想規劃成商城。 


北魏平城遺址,是否也有復原的打算?

 

    山西大同曾是遼和金的西京,如果想在大同尋找遼金遺跡,華嚴寺就非去不可了。

    大同在唐代為雲州所在,後唐石敬塘割給契丹,遼置雲州節度使。遼興宗即位,母蕭耨斤攝政,企圖廢立,反被他發動政變,十八歲親政。當時國力已衰,但興宗仍大肆征伐,重熙十三年(1044年),升雲州為西京,府名大同。仿長安修城,東南西北門依次為迎春、朝陽、定西、拱極,另有敵樓、柵櫓。

    西京位置最接近北宋,戰略地位重要,早在升西京之前,今華嚴寺部分工程就開始興建了。

    最早修建的應該是遼興宗重熙七年(1038年)的華嚴寺薄伽教藏殿,“薄伽”梵文“佛”的意思,薄伽教藏殿,意思就是佛教經藏之殿。當時修建這殿,就專門用來庋藏有579帙之多的遼刻本《契丹藏》。

    木刻本《契丹藏》之編纂工作是由燕京圓福寺總祕大師覺苑主持,始於興宗重熙,成於道宗清寧九年(1063年)。這部佛藏是在大宋贈送的《開寶藏》基礎下,也搜集了一些北方的寫本佛經,其中遼道宗御撰的《華嚴經隨品贊》十卷也在裡頭,可見刻印工作多麼受到帝王重視。

    薄伽教藏殿在是北魏五級大寺的舍利塔基上建的,該寺建於文成帝興光元年(454年),《魏書釋老志》:“敕有司於五級大寺內,為太祖以下五帝,鑄釋迦立像五,各長一丈六尺。” 順著北魏丈六金像的思維,遼道宗就在峻工前一年(清寧八年),下令在薄伽教藏殿北側建大華嚴寺,以奉安遼代諸帝石像、銅像,所以這座大華嚴寺就具有遼代皇室祖廟的性質。寺成,道宗還還親臨西京謁祭。

    遼天祚帝保大二年(1122年)粘罕攻進西京,華嚴寺被兵火波及,損毀大半。金熙宗天眷三年(1140年)官職僧錄的慈濟大師予以重建,而且金世宗在皇統六年(1146年),“幸華嚴寺,觀故遼諸帝銅像,詔主僧謹視之。”(《金史世宗本紀》)不但如此,根據薄伽教藏殿內金大定二年(ll62年)段子卿《大金國西京大華嚴寺重修薄伽教藏記》,那時殿內所藏的《契丹藏》遺失過半,慈濟門人省學發動民間力量全力修復。

    金宣宗貞祐三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下金中都,大同也淪入蒙古人之手。成吉思汗信任金真道首丘處機,崇道抑佛。根據現存於薄伽教藏殿內至元十年(1273年)祥邁所寫的《西京大華嚴寺佛日圓照明公和尚碑銘並序》,蒙古海迷失后稱制第二年(1250年),西京忽蘭大官人等人由華嚴本主法師英公具疏,敬請海雲印簡住持大華嚴寺,海雲攜弟子慧明禪師前來,並由慧明代為住持。海雲在第二年(1251年)蒙哥汗即位,命他領天下宗教事,忽必烈汗還尊他為國師,蒙哥汗第六年(1256年)回到華嚴寺,次年圓寂。慧明主持華嚴寺期間,進行寺廟重建工作,同時將散落的《契丹藏》“或寫或補,並令周足”,這也是《契丹藏》最後一次現身了。蒙哥汗第五年(1255年)慧明到燕京主持慶壽寺,跟他老師一樣,晚年仍回到大華嚴寺,在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1270年)圓寂。不過,這些都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京為大同府以前的事。

    明朱元璋抑制宗教,府州縣只准設一處寺觀,大同府集僧於普恩寺,華嚴寺大殿改作“大有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寺內教藏置僧綱司,恢復了佛事活動,但大殿仍處敗落狀態,華嚴寺分上下,也肇因於此。明宣德(1426年-1435年)、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就大雄寶殿作了重修,成化(1465年-1487年)以後就分上下兩寺管理,上寺以大雄寶殿為主體,下寺以薄伽教藏殿為主體,各立山門。現在又將上下兩寺連為一體,不過仍看得出兩個中心的格局。

    金代重修的大雄寶殿面闊九間,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遼金佛殿。單檐廡殿頂,正脊琉璃鴟吻甚大,北邊那個還是金代遺物,殿內的五方佛和二十諸天是明代塑像,頂部天花板平棋彩面973塊是宣德時裝補的,光緒初重新彩繪,四周壁面都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當地畫工董和等人的作品。

    薄伽教藏面闊五間,單檐歇山頂。殿內的藻井、壁藏和31尊塑像是遼代原物,其中“合掌露齒菩薩”,表情親切自然,鄭振鐸譽為“東方的維納斯”。壁藏共38間,沿殿內壁兩層重樓式排列,上層為佛龕,下層為藏經的經橱,到後窗處作天宮樓閣5間,兩側再以拱橋相連,整個壁藏和天宮樓閣是一組建築模型,是梁思成口中的“海內孤品”。另外,立於月台中央的華嚴寺石塔幢,為遼道宗大康二年(1076年)所立,高5米,塔剎之外,基座及幢身皆八面,每面刻以“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形制古樸,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2015年7月2日,結束了雲岡之行後,搭車在魏都大道古城西門下車,眼看寺廟就在眼前,沒想到清遠門居然封閉,只好繞行進城,一問之下,才知那是圓通寺。寺雖小,但宗教活動卻多。幸好華嚴寺就在不遠處,但沿著大西街寺北牆走,居然找不到門。原來華嚴寺依契丹人信鬼拜日的習性坐西朝東,大門開在東面。門前有一個佔地遼闊的華嚴廣場,周圍是成排的仿古建築,還有華嚴稀珍的仿真版──天宮閣,遊客如無特權在教藏殿看到天宮樓閣,可借此補償。只是招商情形似乎不太好,沒多少商家進駐。為了吃一頓午餐,還要走個老遠。

    華嚴寺佔地極大,除了看不到僧侶、信徒之外,幾乎可以讓人回味當年遼金盛況。高大的鐘鼓樓,還有雄偉的藥師閣、文殊閣、普賢閣,都是現代仿古修建的,而普光明殿入口作山牆,有如日本妻入造。還有華嚴寶塔,說是全國第二大純木榫卯結構的方形木塔,塔下有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純銅打造,裡面供奉元代慧明禪師的舍利,遊客必須換膠底鞋才能進去,看似賣點所在,但又不另收費,想必遊客太少所致。總覺這些新建的樓閣殿塔,如畫蛇添足,但沒有這些新建,又覺兩個主殿平白無奇,的確兩難。

    剩下的時間,走到鼓樓西街參觀純陽宮,說是山西三大純陽宮的北宮,清代建築,就更讓人失望了,門票附贈鼓樓免費登樓,我懶得上去。

    聽說大同市長耿彦波熱心復古,一心讓雲岡回到北魏,讓華嚴寺回到遼金,讓古城回到明朝,雄心壯志,讓人佩服,土地國有,更有利於推展旅遊事業,也讓他獲得耿拆拆的綽號。在仿古的華嚴寶塔上,看到寺南又有大量的民居完成拆除,不知又有什麼新點子,我一點都不想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