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是神路,至今仍禁止通行,右邊是王走的御路,左邊是世子路。

建築特別的望廟樓,正面七間,側面兩間,是君王休憩之所。

入口不遠的方塘,內無魚無蓮,中有圓島,島上有松,有天圓地方的寓意。

香大廳裡面有保管祭祀用品的香廳和供祭官準備的執事廳。

御肅室包括御齋堂、太子齋堂和御沐浴廳,這是太子齋堂。

這是祭祀前一天王齋戒的地方──御齋堂。

這是宗廟正殿的東門,最右邊是守僕房的一角。

 左邊是正殿東門外典祀廳的一小角,前面是省牲位,中間那個只有圍牆和門的建築,正是祭井之所在。 

正殿十九間為世界最長單一木質結構建築,氣勢不凡,尊卑由西向東排列。

正殿的南門和功臣堂。

目前還有86位功臣還在異界輔佐19位君主。

七祀堂在功臣當相對的位置,供奉著七位掌管人們日常生活事宜。

永寧殿的正門。

永寧殿正中是太室四間,奉祀開國之君的先祖,東西夾室各六間,尊卑次序由西而東。

永寧殿奉祀神位次序表。

永寧殿的樂工廳。

正殿西側的樂工廳。

回到入口處方塘,方塘遠方建築,左為香大廳,中為望廟樓,右為高麗恭憫王神堂。

廟牆上

 

    韓國在1995年就以“宗廟”之名登入世界遺產名錄,它可不像江陵端午祭那樣引起中國人的冷嘲熱諷。在北京的明清故宮,在皇城內也有相對的太廟,但中國革命先驅者都以封建帝國為恥,幸好只改為公園,沒將它拆除改建,等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順理成章改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這樣申遺,只會鬧國際笑話,也就如此,朝鮮宗廟更顯出其價值與意義。

    參觀朝鮮宗廟要事先預約導覽人員,要跟導覽才能進去。預約採線上作業,一點都不難,而且一天有兩班中文導覽,登記的人也不多,但要兼顧昌德宮秘苑的導覽,就只能一大早,跟著韓文導覽進去。

    當時細雨濛濛,導覽中年女性,手持雨傘,足登雨靴,雖然只聽懂“王”、“世子”,但從表情,能感覺她認真和幽默的工作態度。

    朝鮮宗廟總面積達186,787平方米,相對於北京太廟139,650平方米,可見其規模。

    朝鮮太祖三年(1394年)十月遷都漢陽,十二月就開始營建宗廟,次年九月落成,隨即將供奉在開城的穆祖、翼祖、度祖、桓祖神位移入。

    世宗三年(1421年)有鑑於正殿空間不足,乃建永寧殿,太室四間,東西各有側室一間,共六間,作為遠祖的祧廟。正殿和永寧殿俱燬於壬辰倭亂,光海君(1608年)即位馬上啟動重建工程。正殿後來在英祖和憲宗時都有增建,現為19間。光海君將永寧殿擴為10間,經歷次增建,現為16間。

    走進宗廟,馬上被形制特殊的石板路所吸引,它共分三道,中間為祖靈走的神路,右邊為王走的御路,左側為世子路,全程也只有這段導覽我“聽”得懂,其它只好瞎猜了。

    望廟樓是國君在祭祀前休憩之所,取眺望祠廟,思念先祖,綢繆社稷之意。旁邊還有一座高麗恭憫王影幀奉安之堂,奉安前朝君王影像,賦予當年李成桂異姓革命的正當性。

    香大廳由香廳和執事廳所構成,前者是保管祭祀用品的地方,後者為祭官待命和休息之處,佔地不小。御肅室有三座建築,都面開三間,朝南為御齋堂,東為世子齋堂,西為御沐浴廳,位於正殿東南側,為王和世子祭祀準備的地方,一般祭祀前七天君王和世子就必須遵守禁忌,前三天每日沐浴,前一天至齋宮沐浴。

    正殿是參觀重點,我們從東門進去,旁邊的典祀廳和前面的饌幕壇、省牲位和祭井,只經過而未親臨。準備祭品的水來自於祭井,省牲位是檢查牛羊豬等祭品的地方,合格的牲口必須圈養90天後宰殺,在饌幕壇上驗收,才能上到供桌。典祀廳旁還有守僕房,在朝鮮時代,宗廟編制30多名守僕。

    正殿19間分19室,供奉萬世不祧的六個王,太祖、太宗、世宗、世祖、成宗、中宗,和肅宗以下沒被追奪王位的君主,共19位。根據“陽界以東為上席,冥界以西為上席”的說法,神位從西往東依世代排列,太祖在最西,向東擴建,最後一位純宗在最東。

    更難得的是,19開間,長101米,面積1,270平方米,有可能是當今世上規模最大的單一木質結構建築,光這一點就具有極高的價值和意義。

    正殿前東南還有功臣堂,16間,分30龕供奉著30代國王的86位功臣牌位,對這些功臣的子孫而言,這是無上光榮。不過,當他輔佐的君王祧入永寧殿時,這些牌位就會還給他的子孫。

    相對應的西南方是七祀堂,祭祀掌管人間喜事、出入、飲食、居住、出行等日常生活的神靈,其中有一位管理無主之鬼的神,尤被重視。一般宗廟祭祀會同時祭七祀之神,而七祀之神也各有祭祀的季節。

    正殿參觀完畢,從西門走出來,來到永寧殿南門,南門是正門。

    世宗建永寧殿,原本作為祧廟之用,太室四間供奉著四位遠祖,後來正殿不敷使用,除了萬世不祧的六位國君之外,其他依時間先後祧入永寧殿,這裡頭還包括某些特殊原因進入永寧殿的王、世子和皇帝、皇太子,如景宗、真宗、莊祖和懿愍皇太子英王,有的無嗣,有的追封。前者供奉在西夾六室,後者則在東夾六室。不同於正殿的向東擴建,永寧殿向兩側擴建。

    永寧殿參觀畢,導覽基本結束了,沿路走回正門,發現路邊有兩座建築物,沒門沒窗,似亭非亭,原以為宰牲之所,後來才知是樂工廳,在永寧殿西側較小,面闊三間,正殿西側較大,面闊六間,離正殿和永寧殿的西門很近,西門原來就給樂工進出的。

    宗廟出入口只有一個,就是南門,在接近出口處,有一口池塘,來的時候就注意到了,只是跟著導覽,不容脫隊。這口池子有些資料說是中蓮池,其實原本就無蓮無魚,而且池作方形,池中有圓形島嶼,象徵天圓地方,池畔有望廟樓,據說是君王休息之所。

    北京太廟和首爾宗廟,我都參觀過,後者給我感覺較強烈。雖然建材用料,構築工法,遠不及前者,但環境清幽靜謐,莊嚴肅穆,整個籠罩在政治、宗教文化的氛圍之中,非前者所能及,這還是硬體方面的。

    宗廟在過去,一年四季和正月都在正殿舉行大饗,還有春夏兩季和正月都在永寧殿舉行特定的祭享,現在朝鮮王國已成歷史,在制度上和財力人力上,祭典難以為繼。然而每年五月第一個星期日,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都會在這裡舉行宗廟祭享儀式。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是由李氏朝鮮王族後裔成立的,除安排祭祀外,還決定李王家繼承者,目前票選李源為第三十代當主。

    祭禮包括儀式、儀仗、禮樂和祭品。世宗三十一年(1448年)就制定了宗廟禮樂,世祖八年(1462年)還制定《保太平》和《定大業》等22首曲子,配合簡單而隆重的八佾舞,作為祭儀的重要部分。

    至於儀式,先以焚香、獻酒迎神,繼則誦讀祝文,獻以酒肉,然後焚燒祝文、布帛以送神。整個保存了的世宗、世祖時的樣貌,還特別強調實踐儒家孝的精神,所以在2001年以“宗廟祭禮和宗廟祭禮樂”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或許韓國強調繼承儒家精神,可以切割與中國文化相連的部分。《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後世也有建九廟者,超過定數,另建祧廟以為配合。而朝鮮李氏也有祧廟,但正殿多達十九廟,雖已僭越中國禮制,但也說明他們保持了自己民族的特殊性。何況中國祭禮徒具虛文,淪為吸引觀光客的文藝表演,性質上不屬於同一檔次,價值上自然不能相提並論,這也是宗廟和祭禮樂彌足珍貴之處。

    參觀宗廟之後,循宮廟外牆往昌德宮前進,看到部分花崗岩石牆上有漢字,大多是紀年,“丙子”、“壬子”和“昭和八年三月改築”,壬子是1912年,丙子是1936年,昭和八年是1933年,大抵都在日韓合併期間,而全州李氏大同宗約院負責李王家繼承事宜,“李王家”之稱也是日韓合併後對朝鮮王室的稱呼。負責人稱當主,也是日本人對家長的稱呼。可以想像,宗廟建築和祭禮得以保存,多少“受惠”於日本佔領韓國時期的政治文化策略。很難想像,在日韓歷史情仇的氛圍中,韓國人沒有刻意抹滅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二魚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